腾讯 让硅谷感到寒意
腾讯,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线越来越长。在中国本土引发更多争议的同时,腾讯也开始让硅谷人士侧目,甚至感到寒意。
曾有一条微博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其内容是:“中国的、未来的、巨大的互联网公司,是谁?”
谁?网友都在问同样的问题。腾讯、阿里巴巴,还是百度?
差点被卖掉的QQ
1998年2月,马化腾和他的好友张志东开发了中文ICQ。而在此之前的1996年,4位以色列人发明了IM的鼻祖—ICQ。
1999年11月,OICQ推出的第10个月,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但那个时候,腾讯却是贴钱在做QQ,同时做一些看不上眼的小活,赚来的钱立马花到QQ上。不仅如此,腾讯每个月还要给深圳电信局交上一笔数目不小的服务器托管费。
随着用户数量的攀升,马化腾想把QQ卖掉。谈了几家,因为价格问题,没谈拢。软件卖不掉,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成本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
没有盈利模式,只能提供免费服务。当时互联网热潮兴起,纳斯达克指数从1991年的500点一路飙升,到1999年12月,已经逼近5000点;与此同时,互联网太让人不可捉摸,很难看得清未来,互联网的价值规律、商业规律都是全新的、反传统的。
扛过最艰难的日子,转机就来了。2000年,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凭着“用户数量”, 从IDG和盈科数码那里,拿到了220万美元,他们分别占腾讯20%的股份。
随后,腾讯也找到盈利模式。可以说,腾讯是第一家有胆量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互联网公司。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当时,腾讯拥有逼近亿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量,但马化腾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运营商分二成、SP分八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2001年7月,腾讯实现了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元的纯利润。之后,马化腾开始推出QQ秀、QQ行等一些新业务。比如,偶然一次,他发现韩国推出了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觉很有意思,就把这套东西搬到QQ上尝试。
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学习,比如学新浪推短信和铃声服务、学网易推出交友业务、学盛大发展网络游戏等。2002年,腾讯净利润是1.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元,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倍。2004年,腾讯奔赴香港上市。这时的腾讯已经成为拥有活跃用户最多的中文网上社区。
行业战争的发起者
以即时通信工具起家的腾讯在2003年12月正式涉足门户,采访腾讯网总经理孙忠怀时,他说道,为了进军门户,腾讯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QQ.com的域名。
尽管比新浪等第一代门户晚进了五六年,错过了门户的圈地时代,但是依靠即时通信工具QQ庞大的用户群,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QQ.com就已经在中国门户网站流量上坐稳了老四的位置。
当QQ.com的综合能力已经开始逼近三大门户时,马化腾终于决定发力,将压抑已久的客户端的能量释放出来。2004年下半年,腾讯的重头任务就是把门户网站和即时通信工具QQ本身的影响相结合,实现爆炸性成长。
现在,以QQ为核心,腾讯的产品线向外辐射式扩张,门户、搜索、电子商务、安全,甚至输入法、产品种类已经多达200个。
“从表面上看,大家可能觉得腾讯什么都想做,但实际上,我们一切都是围绕着以即时通信工具QQ为基础形成的社区和平台来做的。”在马化腾看来,腾讯最有价值的就是4.384亿的QQ注册用户总数,在今年第2季度,QQ的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731亿,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高达1600万。
以4亿多用户为底,无论腾讯想做什么,只要推出了这项产品,轻轻发力,很容易就做到市场第二或者第三。而偏偏腾讯又什么都做,有点“不给别人留活路”的劲头。
2003年,腾讯开始做门户,与新浪搜狐为敌,后来做休闲游戏和大型网游,跟陈天桥和丁磊狭路相逢。2005年年中,腾讯又在网络拍卖和在线支付上出手,追赶马云。此后,腾讯更冲入搜索市场,为自己宣布了一个新的敌人:李彦宏。
马化腾成为行业“战争”的发起者。结果是:马化腾创立了中国三家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之一、第二大C2C网站、最大的网上休闲游戏网站。其社区服务QQ空间的活跃用户数甚至超过了Facebook。
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洪波说:中国互联网被证明了的商业模式,马化腾都不会放过。有商业价值的,腾讯都不会放弃。据称,目前腾讯放出来的产品有200多,但在腾讯研发中的产品,还有十倍之多。
腾讯要把即时通信、个人空间、视频、音乐等功能真正地串起来,构成一个“真正Web2.0社区”。
“腾讯内部也很清楚,这是腾讯防止后院起火,防止对手在某个点上形成单点突破,最后造成破局。”来自腾讯的知情人士如此分析,腾讯是客户端产品,对同样的客户端软件更为防范。
马化腾一直小心翼翼地向外拓展,包括今年进军俄罗斯市场。4月19日,腾讯与俄罗斯投资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 Limited(DST公司)签订认购协议,腾讯将获得约10.26%的DST股份。
这是腾讯为拓展海外市场而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不但能够获得直接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机会,同时还能够从DST对Facebook、Zynga Game Network Inc。等美国公司的投资中获益。这次用3亿美元借道俄罗斯公司形成间接对包括Facebook在内的一系列海外网络公司的股权持有,这就是典型的腾讯风格。
巨大的互联网公司
腾讯在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争议。
腾讯介入某个领域,就让这一领域的小公司没有了生存空间,甚至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而且,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之类的说法,让腾讯成为“全民公敌”以及 “创新公敌”。
不过,对这些说法,洪波并不认同。他认为,中国互联网都缺乏创新,相比于西方领先的公司,腾讯的创新能力的确比较弱。中国移动也没有创新,但手机用户用得最多。中国互联网的群众基础弱,把用户服务好,比创新更重要。如果能服务好用户,用到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上去,就不错。“中国互联网没有腾讯,也没什么创新。”
据腾讯资料显示,腾讯的员工中,一多半是技术人员,腾讯有大量的互联网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并且有很多有价值的实用、应用专利,目前腾讯的专利总数已突破600件,申请专利总数超过2000件。
“一家有4亿用户的公司,用户已经离不开QQ,但在产品竞争上,腾讯仍以产品品质说话,不靠对别的软件的兼容,或者裁判权。”可牛杀毒公司总经理傅盛认为。
就在腾讯收购DST公司股份后,在美国很有影响力的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发表了题为《硅谷公司应当了解腾讯的什么?》的文章,向硅谷介绍腾讯。
“过去一年,市盈率是Google的6倍以上,过去五年,腾讯的升值幅度是苹果的2倍多”,腾讯已经引起了大洋彼岸的关注,而这一连串的数字,更让对手感觉到寒意。
这一年多来,马化腾交了不少新朋友,如坊间传言中的美国Paypal公司创始人麦克斯·拉夫琴及hotornot.com的创始人詹姆斯·洪。Paypal不用多说,在线支付的老大,而交友网站HotorNot,有人认为,其前景不亚于当年的YouTube。
从马化腾的新朋友们中,人们也不妨猜测下,腾讯的下一步想要做些什么。
洪波认为:“腾讯应该更开放,不应当是小农经济式的自给自足,而是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做更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事情。”
腾讯,到了这个阶段了,如果腾讯能做到这些,恐怕“中国的、未来的、巨大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就是腾讯。但现在,腾讯似乎还差一步。
马化腾:互联网“公敌”
一个是最早的IT教父,中国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创造者王之,打造了第一家国产电脑制造商—长城电脑。一个是互联网新锐马化腾,把一个SNS聊天工具打造成不可或缺的QQ,将腾讯变成了互联网商业帝国。被称为互联网公敌的马化腾,引领着如今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趋势。
马化腾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现担任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学士学位。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10多年经验。
马化腾最初的爱好是天文学,腾讯成立十年后,依然喜欢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马化腾在想些什么呢?
腾讯,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但也在这一刻,腾讯以及马化腾,却似乎成了互联网“公敌”。
在腾讯成立的十年里,马化腾不断给自己树敌,最后,成功地走到了今天“全民公敌”的境地。
潮汕小子
马化腾,出生于1971年10月,潮汕人,但自小在海南长大。1984年,13岁的马化腾随父母定居深圳,此时的马化腾在读初中二年级。
在深圳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里,马化腾度过了少年时代和大学时光。从深圳中学到深圳大学,马化腾一直在感受着改革开放最有活力的深圳所传递出来的激情与勃发。
马化腾曾迷恋过天文学,也曾有过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的梦想。一本关于马化腾的传记曾提到,马化腾因为热爱电脑而放弃了自己的天文爱好,并引用了马化腾的一句话:“毕竟天文太遥远了。”而实际情况是,即便是创办腾讯之后,马化腾也依然保持着对天文学的爱好。
与大部分草根互联网创业者相比,马化腾的家庭背景并不普通,甚至可以说有点显赫。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是南下干部,曾担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务局会计、副局长等职,后任深圳市航运总公司计财部经理、总经理,深圳市盐田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被选为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现已退休。
马陈术是潮汕人,是李嘉诚的乡党,所服务的盐田港又是李嘉诚最喜欢的业务形态之一,加上第一次给腾讯做风险投资的机构中出现过香港盈科的身影,因此很多人都在猜测马化腾的父亲与李嘉诚之间是不是有很多交往,而这种交往必定会给马化腾很多帮助。
然而,这些都只是猜测,马陈术对儿子最直接的帮助主要是在腾讯公司早期开着奔驰前来给儿子做账,而间接的帮助可能是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传承。
据腾讯公司员工介绍,虽然马化腾家庭富裕,但其创业资本更多是来自自己的积累。有传马化腾的启动资金来自于炒股,传说他曾经有过把10万元炒成70万元的手笔。对这些说法,马化腾没有正面回应,但马化腾承认自己曾经靠开发股霸卡发过一笔小财,并借此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资本原始积累,这里必定就有马化腾父亲—上市公司高管的言传身教了。
马化腾和李嘉诚一样,都是潮汕人。他们都信奉潮汕人的诸多价值观,比如他们都信奉“商者无域”的道理,认可“不熟不做”的规则。比如追求“稳健中求发展”的李嘉诚,热爱在周末时驾船出海,虽然他说自己“不会去太远的地方”。
曾有业界人士认为,马化腾身上最“潮汕”的一点是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以生意为导向,而与官场等主流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可以理解为他如此低调的原因。
曾有人让李嘉诚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人生,李嘉诚的回答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这八个字在同为潮汕人的马化腾心中分量也很重。至少其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作风与李嘉诚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相通的。
2010年9月6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在李嘉诚之前发言的,就是这位小他四十多岁的潮汕同乡马化腾。当年的潮汕小子,如今已成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领导人。
马化腾给公司起名为腾讯,也是意味深长。一方面,马化腾的名字里有个“腾”字,公司和自己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腾”也有腾飞、发达的意思。后缀为“讯”,更多是因为老东家润讯对马化腾的影响。
网上找到另一半
今天,马化腾本人依然一张娃娃脸,每天抽掉一包烟,身材也和十年前一致。但是,马化腾从未停止过改变,其产品的变化更是让人惊诧,前两天,一位朋友还在MSN上说“腾讯居然还做输入法”。
早年间的马化腾,是一位真正的网民,一个互联网的爱好者、信仰者。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那时的马化腾和他的朋友们,都是网虫。
当时有名的CFido网上大都是一些网友和身怀绝技的黑客,他们的统一特征是热爱技术、喜欢新玩意,是个典型的小圈子。不过,这个小圈子后来走出了丁磊、求伯君、雷军、周志农等第一代IT业名人。
马化腾玩CFido有个便利条件,那就是马化腾的姐姐在深圳电信工作,她能帮马化腾减免一些通讯方面的费用。
李宗桦后来担任了全国CFido总协调人,曾与马化腾过从甚密。李宗桦发现,他和马化腾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比如站友相约,李宗桦一般是应上站时间久的老站友的邀约,但马化腾却应新站友出来的邀请多一些。马化腾喜欢听站友讲上站有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那时候的马化腾就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意识,这成为他日后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
除了与求伯君玩得特别好,马化腾在CFido上结识的另一位互联网业界领袖是丁磊。马化腾也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丁磊是他创业之初一起喝啤酒、一起分享成败心得的好朋友。
平时的马化腾不喜欢并不善于和人交流,更何况成天泡在网上,当时的腾讯员工还为马化腾“找不到媳妇”而担心过。但是,马化腾就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这个故事的版本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腾讯上市前马化腾向投资者做路演,需要演示怎么在QQ上添加用户,于是马化腾打开他的QQ号,这时候有个人表示要求加进来,马化腾的QQ本来是不开放的,不对外加人,但这次为了演示,把这个功能开放,于是才有了这次偶遇。
据说,三个月后,马化腾见到了这个生在西北、在北京工作的女网友。再后面的故事就是,这个女网友嫁给了马化腾,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孩子。
腾讯的创始人因为自己的产品而喜结姻缘,这个故事其实已经足够劲爆,但腾讯并没有拿这个故事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应与马化腾本人的性格有关。
喜欢体验产品的网虫马化腾,就是这样低调。
首席产品体验官
没有李彦宏的海归经历,不像马云宣扬的那样“时时都是新闻”,更缺少张朝阳的时尚激情表演,技术出身的“土鳖”马化腾喜欢给自己贴上“工程师”的标签,而他做事的风格也如工程一样,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往往是先做后说,甚至做了也不说。
腾讯成立后的几年里,马化腾依然低调行事,媒体记者的采访基本不接受。但是,2004年10月的一天,马化腾主动约见了记者。当时,腾讯刚上市不久,也过了上市其间的缄默,腾讯CEO马化腾决定要说话了。
那时腾讯在北京还没有搬到今天所在的银科大厦,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办公室里,一脸书生气的马化腾向记者介绍着腾讯的企业级产品RTX。
在交换名片时,马化腾还刻意地说了一句:“我们的新名片已经由年轻的明黄色变为中性的蓝白色,腾讯的公司文化也正在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整个采访,以马化腾谈腾讯的RTX为主,语调平实,真以为是个工程师在介绍产品。彼时,QQ被认为是交友、玩的工具,一位朋友所在公司还曾定期检查员工的电脑,发现谁装了QQ要处罚。来自用户的“围剿”,马化腾自然清楚。当记者问到QQ的定位时,马化腾表示:“我们的定位用户年龄层次低,这是我们的缺点也是我们的优点。因为把握前端是最重要的,新的大中学生是我们未来的客户基础。其实MSN在国外也是年轻人在用,只是在中国被‘白领化’了。”
一年之后,因为要和外界传送几十M的大容量文件,别的工具都不成,而只有QQ可以,导致QQ广为人知。这就是马化腾,他要用自己的产品征服用户。
马化腾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在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时,他一样可以挺身而出。
马化腾给自己的定位其实就是工程师,再往高了说,是腾讯的首席产品体验官。在腾讯微博上,马化腾以真名发的内容,大多都是与产品发展、产品体验有关。
马化腾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们开发人员、软件人员都这样,比较内向,比较喜欢做产品。对懂的东西,我可能说得多点,其他的事,我就不太知道怎么说。”在腾讯内部,马化腾也以“低调”著称。他并不常露面,游戏部的普通员工与他最“亲密”的接触是2007年3月,Q Q休闲游戏在线用户突破300万人,马化腾亲自出席了内部庆功酒会,和每个人碰杯。
正是这个QQ帝国的领导人,在2007年被《时代》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马化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