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迹象表明,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成为此次中央调控楼市的重要目标。8月13日、8月21日、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三次对保障房建设作出指示,要求着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不仅如此,9月10日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官方网站上,罕见地连续刊登或转载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报道情况,介绍建设经验以及相关调查报告。同时,根据住建部的要求,各地9月底前必须实现100%开工,年末建成率要达到60%以上。
实际上,自今年初确定580万套保障房建设目标以来,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也在抓紧落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地方对保障房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住建部在5月还与各地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对地方政府的问责。
在上述政策的推进下,住建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保障性住房已开工220万套,占全年计划的75%,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完成投资4700亿元。
但在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的同时,各地建设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东部地区有的城市已经率先完成任务,而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完成率不高。除了地方政府认识不足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建设资金的匮乏。
长期以来,政府投资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而今年楼市调控使得地方土地收入减少,再加上中央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收紧,要完成今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无疑对资金是个巨大的考验。如此一来,在不减少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如何撬动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保障房建设则显得至关重要。
尽管万科、富力等知名房企开始投资保障性住房,但仍没有形成一个民间投资的长效机制,保障房往往成为房企规避楼市调控的避风港。
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体量巨大的保障房建设任务下,要实现楼市调控的目标,必须破除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障碍,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出台配套措施,进一步形成保障制度,让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