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关专家认为,要想解决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较低这个多年来的“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并打破垄断,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
广义上的服务业就是指第三产业,是生产和销售服务商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众多行业。目前,中国服务业的产值比例约为41.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9%,发达国家为73%。
中国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发展服务业,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不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先生认为,服务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在经济气温回升时期,更应重视服务业的发展。
殷剑峰说:“从这次金融危机和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第二产业无论在产值还是就业(方面)都非常容易受到危机的打击,所以要发展第三产业。另一方面,从第二产业的投资来看,中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两大行业,一是制造业,一是房地产业。从投资来看,第二产业的投资效率持续下行。与此同时,第三产业非常平稳,效率远远超过了第二产业。”
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推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直接受益的行业以工业为主,但服务业也得到提振,例如,汽车消费的兴旺造就了庞大的售后服务市场,电脑的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等等。
但是,仅仅发展服务业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中国政府提出要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先生认为,这些行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更加有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是以前我们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它可以使产业‘软’化,因为它靠增加知识和技术的投入来替代资源的投入,用‘软’投入替代‘硬’投入,对环境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生产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我们这种产品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提高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更加注重民生是今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中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另外,当前中国农村的服务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发展潜力也很大。中国政府提出,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先生指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服务业有公共服务,也有社会化或者商业化的服务,要区分开来,不是简单的说所有的行业都要市场化,都要产业化。公共服务那部分,政府要负起责任来,但是真正应该放开的部分,应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让更多的经济体进入;也应该在产业结构上进行转变,改变过于依赖工业实现增长的模式,转向更多依赖服务业实现增长。”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