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建市以来,晋城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耗煤炭资源的工业经济逐步向服务型经济为主转变,是晋城转型发展亟待破解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为此,晋城市成立课题研究组,对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分为18个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现提出课题研究总报告。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晋城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一)晋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1985年建市以来,晋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07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9.9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是1985年的10.8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926元/人。产业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一、二、三产业构成由1985年的20.8:62.1:17.1演进为2007年4.8:63.6:31.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4.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业的快速提高,推动了晋城区域内的城镇化进程,城乡居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到2007年,晋城城镇化率达到43.2%,比1985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04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435元/人,分别是1985年的24倍和12倍。经济快速增长给晋城带来了巨大变化,但发展中也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资源,过度依赖煤炭产业致使晋城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
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晋城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优越的无烟煤资源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五小工业”,还是现在的“四梁八柱”,煤炭都占有很大比重,而且越来越重。根据郭治琛主编的《见证:1978-2008·晋城》提供的资料计算,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85年为59.76%,2007年上升到了73.10%,上升了13.3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1985年为20.94%,2007年上升到了37.29%,上升了16.35个百分点。煤炭采掘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地位的逐渐增强,使地方经济对煤炭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煤炭产业提供的财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60%左右,加上各种基金和行政性收费,煤炭产业的财政贡献率是很高的。把经济增长和地方财力的一半以上放在煤炭产业上,经济发展的风险越来越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这一矛盾充分暴露出来。2009年1-5月晋城工业经济连续走低,其中,5月份负增长达12.1%,煤炭生产的大幅波动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资源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到目前为止,晋城区域可供规划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仅有70亿吨,全市范围已没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大面积整装煤田;多年来煤炭资源高强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更是触目惊心。晋城每年因煤炭开采而排掉的水资源有0.7亿立方米,是晋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1.63倍,因煤炭采掘而破坏的水资源达2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晋城年取水量的55%。2004年因煤炭开采发生的地面塌陷有120多处,6个村庄整村搬迁,50个村居民住宅受损坏,900多处水利工程报废,246个村、18万人口发生饮水困难。根据晋城市《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市政2005号文件),到2010年晋城万元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5%,即由2005年的2.41吨标煤下降到1.81吨标煤,按目前产业构成及企业技术进步情况,达到这一目标难度不小,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
支柱产业的单一和趋重不仅使晋城经济转型难度加大,而且使关系民生之本的就业问题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仅表现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而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要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减少农民、从而富裕农民。晋城从1985年—200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由2.9亿元、8.5亿元、2.4亿元分别增加到20.2亿元、267亿元、13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8:62.1:17.1演进为4.8:63.6:31.6;全社会从业人员由79.6万人增加到118.8万人,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由38.1万人、24万人、17.5万人演变为44.8万人、35.6万人、38.4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由47.9:30.1:20.0演变为37.7:30.032.3。从以上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从1985年—2007年,晋城新增了从业人员39.2万人,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比重仅下降10.2个百分点,就业的绝对人数还增加了6.7万人。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构成中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增加了11.6万人,占全社会新增从业人员的35.7%,在三次产业中就业比重反而降低了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构成中比重提高了14.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增加了20.9万人,占全社会新增从业人员的53.3%,在三次产业中就业比重增加了12.3个百分点。这一系列的情况足以说明晋城建市以来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减少农民,说明目前这种能源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局限性,说明第三产业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
(二)转型发展是晋城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面对如此发展环境和压力,晋城经济已走到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口。转型发展是实现晋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那么晋城经济如何转型?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有明确要求:就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山西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山西实际,也提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晋城要推进转型发展,就要在党的十七大和山西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精神指导下,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归宿,逐步改变多年来主要依靠增加煤炭资源开发扩大经济规模的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经济转型发展实质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涵盖三次产业的各方面和各层次。首先,在各次产业内部要实现优化升级,农业要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要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服务业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其次,各次产业的转型发展又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无论是工业经济转型,还是农业经济转型,都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都要求服务业跟进支持。因此,经济转型发展也是一个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第三,从长远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必然要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型经济为主的转变。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在加快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加快了服务业发展,到70年代以后,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从1971年—2001年,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3%上升到68%,其中,发达国家从55%上升到71%,中等发展中国家从43%上升到57%,欠发达国家也从37%上升到46%。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趋势愈益明显。晋城转型发展要深入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晋城的实际出发,勇于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走出一条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发展的新路子。转变发展观念,跳出煤炭谋发展,超越煤炭求发展,逐步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型经济为主的转变。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晋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晋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优先的位置,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晋城目前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以煤为主,一业独大,已经给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问题。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晋城加快服务业发展,既是带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同时,服务业的不断壮大,形成现代多元的产业体系,又能优化产业格局,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惠及民生促进和谐的有效途径。服务业是直接惠及民生的产业,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多方位多样性服务,而且为城乡居民提供各方面生活服务,特别是加快公共服务业的均衡发展,将极大的缓减群众上学难、看病贵、生活不方便等问题,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城乡各个角落,促进社会和谐。而且服务业行业多、层次多、业态多,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可多可少,有利于创业就业,能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是晋城解决民生问题的首选。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淡水、石油和天然气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10和1/22,而粗放式发展方式又使我国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每万美元产值的铜、铝、铅、锌等金属消耗量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节能减排成为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第一、二产业比较,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的优势,加快其发展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晋城经济以煤炭资源为主,产业以煤炭为基础,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加快服务业发展将为解决晋城经济社会发展中这一突出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
二、晋城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一)晋城服务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建市以来晋城服务业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以1985年晋城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为标志到1991年底是晋城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服务业焕发了新的生机,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服务业增加值从2.36亿元增长到9.44亿元,年均递增16.12%,快于GDP增速10.0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从17.11%增长到32.08%,提高了14.97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从129.67元增加到485.6元,年均递增20.76%,高于同期人均GDP年均递增速度9.3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从17.5万人增加到21.8万人,净增4.3万人,年平均增加650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从21.97%上升到23.61%,上升了1.6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从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到2000年底,晋城服务业处于一个持续稳步发展的阶段。服务业增加值从9.44亿元增长到57.02亿元,年均递增16.0%;占GDP的比重从32.08%增长到39%,增长了将近8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从21.8万人增加到31.9万人,净增10.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1万人,比上一阶段年均增多360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从23.61%增长到30.37%,增长了6.76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从591.67元提高到2638.59元,年均递增18.07%,超过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1.9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从2001年到2007年底,晋城服务业发展速度处于一个波动性下滑时期。服务业增加值从65.61亿元增加到132.79亿元,年均递增10.48%,增速较第二阶段降低了6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从3022.11元增加到5973.46元,年均递增速度由上一阶段的18.07%下降到了10.22%,下降了7.8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也从40.54%下降到了31.62%,下降了将近9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从32.3万人增加到38.4万人,年均增加0.87万人,比第二阶段减少0.09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从30.7%,上升到32.37%,仅上升1.67个百分点,较第二阶段降低了5个多百分点,年均就业增长是三个阶段中最低的。2007年服务业发展止落回升,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30.95%上升到31.62%。比重上升不到1个百分点,但却是6年以来的首次回升。随着政府支持扶持力度的加大,晋城服务业呈现出在新的层次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晋城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回顾建市以来晋城服务业发展历程,发展快,变化大,成就显著,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发展总量不足且不稳定,结构性缺陷明显。
1.发展总量不足且不稳定
晋城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总量不足。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为132.7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8个百分点,低于山西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
表一 2007年服务业总量指标比较
表一 2007年服务业总量指标比较 | |||||
项目 |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占GDP比重(%) |
服务业就业人数(万人) |
占总就业人数比重(%) |
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 (元/人) |
全国 |
100053.5 |
40.1 |
24917 |
32.36 |
7572.41 |
山西 |
2025.09 |
35.32 |
537.5 |
33.68 |
5969.17 |
晋城 |
132.79 |
31.62 |
38.4 |
32.37 |
5973.46 |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山西、晋城统计年鉴
人员38.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2.37%,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低于山西省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为5973.46元/人,与山西省平均水平持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98.95元/人。
晋城服务业发展不仅总量不足而且波动较大(如图)。1985年以来大小发生了6次波动,除1993-1995年和2001-2003年为短期反弹性波动外,其余四次分别发生在1986—1990年、1990—1993年、1995—2001年、2003—2007年,除1995—2001年波动周期为6年,其余一般为3—4年左右。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每次波动都主要是由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波动所致。其中,2003—2007年这一周期与1995—2001年这一周期比较,交通运输业占GDP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下降了3.17个百分点。周期性的波动表明晋城服务业层次比较低、企业素质比较低、整体经济环境还有待改善。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山西、晋城统计年鉴
2.结构性缺陷明显
晋城服务业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服务业在整个区域经济结构中的缺陷。从表二可以清楚地看出,晋城服务业在整个区域经济构成中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一缺陷突出反映了晋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国内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随着第一产业在GDP中比重的逐步降低,区域经济构成将进入一个比较优化的层次。2007年晋城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6.5个百分点,
表二 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较
表二 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较 | |||
项目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全国 |
11.3 |
48.6 |
40.1 |
山西 |
4.7 |
60 |
35.3 |
晋城 |
4.8 |
63.6 |
31.6 |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山西、晋城统计年鉴
但晋城经济结构却仍处于较低层次。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服务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不言而喻的,晋城第二产业以煤炭为主,2007年煤炭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3.26%,占GDP的比重42.7%。煤炭产业一业独大,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其比重不足15%,这样的经济结构必然影响和制约城市化发展,影响和制约服务业发展。这是晋城经济转型发展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
第二,服务业内部结构缺陷。由表三可以看出,2007年晋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高出全国水平10.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水平3.9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分别高出全国全省水平2.64和1.5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基本与全省水平持平,但分别低于全国水平5.21、1.82、1.14和1.09个百分点;批发与零售业低于全国水平3.6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2.6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低于全国、全省水平是晋城特殊经济地理环境和城市规模小辐射功能弱的原因所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主要是因为晋城交通运输以煤炭和化肥为主,货物运输量大,2007年仅煤炭外运量就达6629.12万吨。而且煤炭和化肥运输车辆回程空驶率高,由此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升高,市场物价升高,企业经济效益受损,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成本增加。
表三 2007年服务业分行业构成比较
表三 2007年服务业分行业构成比较 | |||
项 目 |
全国 |
山西 |
晋城 |
|
14.73 |
21.61 |
25.53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6.29 |
5.25 |
5.15 |
批发和零售业 |
18.26 |
17.21 |
14.58 |
住宿和餐饮业 |
5.66 |
6.74 |
8.30 |
金融业 |
10.02 |
7.92 |
8.10 |
房地产业 |
11.41 |
6.71 |
6.2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87 |
3.24 |
3.13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
2.84 |
1.86 |
1.7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11 |
0.78 |
0.72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4.18 |
5.57 |
5.27 |
教育 |
7.29 |
7.67 |
7.11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79 |
3.49 |
3.2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56 |
1.64 |
1.56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8.98 |
10.32 |
9.32 |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山西、晋城统计年鉴
第三,服务业层次性构成的缺陷。根据国家统计局对第三产业进行的划分,服务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商贸业和餐饮业等;第二层次是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包括科研、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第四层次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
根据2008年中国、山西、晋城《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对2007年晋城服务业四个层次构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第一层次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56%,较全国水平高8.62个百分点,较全省水平高2.75个百分点。这一情况不仅说明流通部门是晋城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部门,而且表明晋城服务业发展处在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低层次阶段。更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势头在增强,全国2002—2007年期间第一层次增加值增长了3.64个百分点,晋城2003—2007年期间增长了4.68个百分点。
表四 2007年服务业四层次构成比较
项目 |
第一层次 |
第二层次 |
第三层次 |
第四层次 |
全国 |
44.94 |
30.59 |
15.48 |
8.98 |
山西 |
50.81 |
24.22 |
14.66 |
10.32 |
晋城 |
53.56 |
23.42 |
13.7 |
9.32 |
资料来源:中国、山西、晋城2008年统计资料
晋城服务业第二层次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低于全国水平7.1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0.8个百分点,说明以金融、房地产、居民服务、商务服务等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落后于全国全省。
晋城服务业第三层次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70%,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1.78和0.96个百分点,说明科研、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发展滞后。
晋城服务业第四层次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32%,全国水平为8.98%,全省水平为10.32%,晋城与全国水平相差不多,略低于全省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以来全国基本保持这样的水平,但晋城却以年均12.04%的速度增长。进一步观察2007年晋城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对公共服务业的支出情况,大多数项目低于全国、全省水平。特别是科学技术、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与传媒业支出占GDP比重国家为0.34、1.29、0.45、0.31,山西省为0.28、1.09、0.49、0.47,晋城为0.17、0.62、0.12、0.25,普遍比国家和全省水平低50%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地方财政对部分公共服务业的支出历史欠账较多。
(三)主要原因分析
晋城服务业发展总量不足、结构性缺陷突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构成缺陷是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缺陷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前面分析中看出晋城产业构成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经济总量的将近一半依靠煤炭产业。特别是近年来煤炭市场趋好,价格大幅上涨,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地方政府和企业乃至社会都把经济增长寄托在煤炭上。煤炭产业的特殊属性,相对于一般加工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少。煤炭企业财大气粗,不在乎通过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生产生活服务外包等来降低成本。而对服务业有广泛需求的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从2000年以来,晋城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2%左右。2006年为14.45%,比全国水平77.99%低63.54个百分点,比全省水平48.31%低33.86个百分点。而晋城现有制造业内部各行业(除化肥外)也因总量少、规模小,形不成产业集聚效应,企业间缺乏应有的专业分工、联合与协作,致使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各类市场要素发育不足,这样就束缚了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能级水平低下使服务业发展缺乏应有的平台。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产业不断聚集,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晋城是一个建市仅有20多年的新兴中小城市,区域内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小,城镇人口密度低。到2007年底,晋城城镇人口比重仅43.2%,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市区建成区面积4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58万人,人口密度为6967人/平方公里,在同类城市属于中下水平。晋城第二产业比重高,但中心城市规模小,人口少,主要是因为晋城经济以煤炭为主,煤矿沿资源分布布局的特殊性决定了矿工不可能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城市制造业不发达,又缺乏产业工人集聚的依托。现阶段晋城的产业构成和产业工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城市能级的低下,影响和制约着服务业发展。
3.发展惰性的惯性思维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受晋城特殊的地理经济环境影响形成的传统文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封闭保守,恋土守家,重农轻商,小富即安,不敢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总的来看趋于紧张,煤炭产业的市场利好,更是滋长了一种重煤轻商、重工轻商的思想倾向。煤炭产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刺激下不断膨胀和扩张,眼前的短期利益诱使人们把发展的眼光紧紧盯在煤炭产业上,只求规模扩张,不求发展质量,怕担风险,不善创新。这种发展的惰性和惯性思维方式无论是对经济决策者还是对生产经营者都形成明显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无论是扶持政策还是项目投资都重煤炭轻制造,重工业轻服务业。
三、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构想和发展重点
加快服务业发展,构建现代多元的支柱产业体系,这既是晋城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晋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晋城地处山西东南部,是山西通向中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便捷的通道。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要求把晋城建设成为山西东南部的门户城市。这既是对晋城的重托,又说明晋城在山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门户城市,必须提升服务业的地位,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充分运用服务业产业融合的优势,提升城市能级水平,使晋城承担起连接山西通向中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通道和承接功能,把晋城的经济发展融入山西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
(一)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构想
晋城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关系晋城经济转型的大问题,必须着眼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大形势,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站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谋略,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盘子里来筹划。
第一,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人民普遍享受发展成果,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也是服务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从这一发展理念出发,就要把事关民生福祉的服务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居民服务等服务业,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方便群众生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以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健康和现代文明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坚持综合开发、多元发展的原则。多年来,在晋城一说资源就是煤炭资源,这是事实,但却是片面的。其实晋城除煤炭以外还有独特的太行绝顶自然风光资源,有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古老华夏文明资源,有老革命根据地人文资源,还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外地无法可比的,和煤炭一样都是晋城的优势资源。目前晋城支柱产业单一就与多年来的单向思维、一业独进的资源开发模式有一定的关系。构建多元的支柱产业体系,就要开阔视野,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综合开发,多元发展,把晋城的各类优势资源转变为优势产业,像旅游业、文化娱乐业,进而把这些优势产业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
第三,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区位优势。晋城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和太行之颠的特殊地理位置曾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晋城发展,但我们不甘于这种制约,要突破这种约束。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更为晋城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使晋城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连接南北,沟通东西。因此晋城服务业尤其是物流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掘和发挥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立足晋城、依托山西、连接中原、辐射全国”。
第四,要坚持从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晋城服务业发展必须从晋城的实际出发,目前晋城经济发展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服务业既不能畏缩不前,也不能盲目冒进。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关系、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经济增长,又要扩大就业;既要发展服务业,又要加快新型工业化特别是新型煤化工发展;既要加快城市服务业发展,又要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既要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这些基本原则指导下,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构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民营拉动,项目带动,政府推动,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而优化三次产业构成,形成现代多元产业体系,逐步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型经济为主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晋城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这里所指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以交通运输为基础的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科技、信息、中介和现代农业服务等服务业。这些行业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推动下,已成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速度快、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在组织资源要素流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晋城要改变产业结构“偏煤偏重”的倾向,就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和产业延伸,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提升。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主要是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改造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社区服务、居民服务等服务业。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在晋城经济和服务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其2007年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7.2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2.89%;其就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员的9.98%,占服务业就业人员的30.89%。而且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民生。但晋城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业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经营手段仍以传统方式和手段为主,需要用新的经营理念、新的业态和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社区服务和居民服务业更是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各地不断有新业态、新服务方式出现。晋城目前这项工作无论是体制上还是发展态势上,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必须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公共服务业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产业,包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市政服务等。加快公共服务业发展是服务业均衡发展不可忽缺的,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不能缺少的,直接关系到民众能否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目前晋城公共服务业发展多集中在行政服务和公共事业发展上,教育发展不均衡,人民群众看病难,公共文化娱乐设施落后,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服务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责任主体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业发展,更多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改革创新,民营拉动,项目带动,政府推动”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转型发展是思想观念、要素配置方式、组织制度创新的深刻变革,只有坚持改革,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才能少走弯路,不断开拓前进。民营经济具有经营自主、机制灵活等优势,晋城服务业发展主要靠民营经济拉动,晋城民营经济壮大主要靠发展服务业来实现。项目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没有大批服务业项目的建设,发展服务业就是空话,要把服务业发展的计划落实在具体项目上。政府既是发展公共服务业的责任主体,又要担负起引导支持服务业发展,为各种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职责。因此,晋城服务业发展必须实施改革创新和“三动”战略。
(二)晋城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构想中提出,要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构筑现代多元产业体系,推动晋城经济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型经济为主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构想,根据晋城经济社会以及服务业发展情况,晋城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以现代物流、旅游和公共服务业为重点,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尽快把服务业建设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行业,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底)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35%左右;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3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5%以上,力争接近或者达到国家规划的目标要求。
根据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实际以及国家对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晋城完全应该也有条件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宏观经济环境非常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近几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非常重视发展服务业。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重,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下发了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又把加快物流业发展作为十大振兴产业进行了专门规划和部署。山西省委、省政府针对山西经济以煤为主的特点,也及时做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部署。国家和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为晋城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宏观经济条件。二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建市以来晋城服务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商品批发零售、餐饮饭店服务等传统产业在服务业中成为重要支柱;金融、物流、房地产、科技、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势头良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业在政府大力推动下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晋城服务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三是新一轮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晋城市政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在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制度创新等方面有许多新举措、新办法,对中心城市进行了新一轮的规划,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晋城服务业发展大纲》、《加快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年投入2000多万元财政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已有几十个项目列入扶持范围。产业基础的不断改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扶持政策和办法的逐步到位,晋城服务业发展速度一定会加快,发展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
(三)晋城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服务业门类繁多,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需要加快发展。考虑到目前晋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现阶段晋城服务业发展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在全面推进中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盘。
1.以物流业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又是实施把晋城建设成山西东南部门户城市的重要抓手。这是因为物流业集物品、资金、信息流于一体,能够加快物资流通、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通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交通运输、金融、信息、中介、科技等相关产业发展,使晋城成为沟通山西腹地、连接中原地区、辐射全国的区域经济中心,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晋城实际出发,推进物流业发展当前重点要加快四大工程建设,构筑三大物流体系。四大工程建设是物流园区工程建设、大型物流企业工程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工程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对太焦铁路的扩能改造,并力争开工建设太原至郑州城际间高铁。构筑三大体系就是以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为骨架,建设高效的以煤炭、化肥、工业原材料为主的工业品物流体系;依托小城镇建设,构建大型仓储设施和配送网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打造集中、高效、现代化的日用消费品物流体系;加快农产品仓储、冷鲜配送、加工包装、检测检疫等建设,构筑农副产品物流体系。通过四大工程和三大体系建设,实现“两个提高,一个中心”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晋城物流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提高到30%和12%;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业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加快物流业发展要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结合。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资本服务、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经营组织、研发技术、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类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以及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生产性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生产性服务业是新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最重要应用领域,是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国家和企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降低了生产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发展。
要以物流业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物流业发展,从而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为生产性企业服务,同生产性企业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必然影响生产企业以至整个经济发展,要抓住生产性服务业这一关键环节,以物流业为抓手和纽带,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煤炭、煤层气等能源产业的结合,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煤化工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的结合,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与互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着力促进金融、房地产、科技、信息、中介等服务业的发展。金融业要围绕晋城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创新融资方式,加强对支柱产业、新兴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重点培育村镇银行、民营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晋城落户,开发多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村农民贷款难问题。房地产是晋城服务业的一个新兴产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城市品位提高,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较强的产业关联度,要加大引导、培育、支持力度。科技、信息、中介服务业要统筹社会科技资源,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专业化为基础,以构建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主线,着力培育多元化发展的科技、信息、中介等服务产业,在搞好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自身发展和壮大。
2.以旅游业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服务水平
旅游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旅游业发展会更加迅速。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日趋强大的产业,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
晋城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加快旅游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位于太行绝顶的王莽岭、中条山深处的蟒河、历山、析城山为游客提供了梦游神往之雄伟壮观的山川景色,绝壁深壑的峡谷风光,碧绿茵茵的高原草甸,如诗如画的农家田园自然景观;古文化旅游资源更是丰富,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特别是现存的50多处宋金时期的地面木结构古建筑,约占全国同时期同类古建的三分之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在全市六个县市区普遍分布,为晋城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建市以来晋城旅游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推动晋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站在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快晋城旅游业发展需要坚持宣传促销与整合开发并重的原则,在更高层次上整合旅游资源,创优旅游品牌,优化旅游路线,提升服务水平。要继续加快现已初具规模的皇城相府、蟒河、珏山青莲寺、王莽岭四大景区的高标准建设,同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扩大影响,使之成为晋城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
文化是旅游之魂。突出晋城旅游业的特色,发展晋城旅游业关键是要整合自然风光和人文社会资源,打造旅游名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使旅游景区和景点既能集中体现太行山南部风景之精华,又能反映出五千年华夏文明在晋城地域的繁衍生息传承发展。整合开发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让游客在爬山涉水欣赏太行风景的欣喜中,进入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陶醉中,实现精神愉悦。整合优化资源需要我们把已成规模景区与正在开发景区结合起来,把分散在各县区的景区、景点连接起来,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起来,特别是要做好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历山、柳氏民居和王莽岭、羊头山炎帝陵、长平古战场、珏山、府城庙等景区景点的结合与连结。科学设计路线,周密安排吃、住、行、游、购、娱。整合优化资源还要注重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在羊头山炎帝陵、皇城相府、王莽岭、历山等景区,根据景点历史传说进行文化艺术综合创新,实现优美自然景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没有品牌的旅游产品是不成熟的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核心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升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晋城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创新旅游品牌尤为重要。要突出“太行绝顶风光·华夏文明晋城”这一主题品牌,打造晋城特色旅游业。太行绝顶风光是对晋城太行山顶峰之风景的准确定位,华夏文明晋城是对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神农炎帝、舜耕历山、春秋长平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遗址的集中概括,既突出了晋城旅游资源的特点,又准确反映了晋城旅游的深蕴内涵。创品牌要利用皇城相府、王莽岭、神农炎帝、舜耕历山、春秋长平遗址等资源,打造出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响叫亮的旅游品牌。创新品牌要以旅游部门为主,联合文化、商贸、宣传、信息等单位部门协作创造。
要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旅游服务部门要不断创新营销手段和服务方式,促进科技、信息、中介以及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向游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周到入微的旅游服务。要积极协调有关单位部门,全面提升晋城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让游客在晋城吃住卫生舒适、游玩愉悦快乐,让游客成为“回头客”。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全面提升晋城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明显。旅游业涉及几乎所有服务业,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导游、购物、文体娱乐、委托服务、咨询、中介等等行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旅游业就是发展服务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就是提升服务业服务水平。据有关方面调查研究,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和影响80多个行业,直接影响的行业有14个,间接影响的行业有58个,接受影响的行业有20个;旅游业增加一元收入,可使地区生产总值增加3.12元,使其它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就业人员每增加一个,可产生5个以上间接就业机会。由此可以肯定,加快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可以带动晋城服务业全面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因此决不能简单的就旅游服务谈旅游服务,一定要通过旅游服务的提升全面提升晋城整个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3.以发展公共服务业为重点,构建保障民生的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业就是以政府为主导,民营资本广泛参与,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国防等服务。2003年“非典”危机后,晋城同全国一样加强了公共服务业发展,但发展缓慢,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公共安全、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水平不高。要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加快构建保障民生的服务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要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性”服务业发展,健全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发展未来,事关公民素质提高,长期以来都被列入优先发展行列。改革开放以来晋城教育有了非常快的发展和提高,但教育公平问题愈益突出,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实现教育公平要从发展和改革两方面入手,重点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学校科学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各类师资队伍水平等问题。要在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建立稳定的城乡教育资源交流制度,城市重点学校教师要定期到农村偏远山区学校任教,要鼓励大中专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要把幼儿园和各类学校布局和城镇规划建设以及居民小区开发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已建住宅小区没有学校布点的问题,认真解决城镇居民和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要重视并加强教师队伍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要继续强化基础教育,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多层次、多专业职业技术教育服务。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晋城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到目前为止,全市没有一所三等甲级医院,各学科没有在全省能叫得响的带头人,医疗业务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致使部分大病、疑难病症患者外出北京、西安、郑州等地就医,增加了群众就医成本和经济负担。解决这些问题,要以提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三年内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要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文化体育娱乐业是满足人们生活消费和精神愉悦需求的服务业,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产业既要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又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传媒等服务业的融合,建立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特别要重视并解决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便利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乐观向上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服务;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体育产业市场体系。
要加快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性”服务业发展,健全民生性服务体系。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直接关系民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更加显得重要。近年来,晋城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社会保障发展,但覆盖面窄,发展水平低,城乡服务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进。要逐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要着力搞好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继续扩展延伸遍布城乡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层站点,建成相互连通、布局合理、辐射力强、运行规范的省、市、县、街道(乡镇)四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特别要关注落后山区农民、病残家庭成员、残障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要着力解决一些亟需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认真研究制定社保欠费和滞纳金的收、缴、减、免等管理办法。要抓住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双重机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2009年底前将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同时要加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业的发展。
要加快城乡公共设施和公共安全等“基础性”服务业发展,健全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一定要坚持利民便民原则,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民生问题无小事,粮、油、盐、酱、醋、茶、蛋、菜、奶都是事关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的问题,也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关键环节,政府要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责任和义务,为民众基本生活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公共服务。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要关注和重视解决居民生活小区的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过去历年欠帐的,要做出规划,限期分批解决;房地产开发商新建居民住宅区,规划等有关部门要对为居民服务的各类公益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确保同步设计,配套建设。对不符合规范要求严重缺项的,要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制。政府要进一步搞好城乡公共交通道路建设,探索和创新公共设施的投入机制,搞好水、暖、气供应和生态环境美化绿化,为民众创造安全便捷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其次要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率,探索公共设施使用社会化新路子,着力解决公共设施部门化问题,提高公共设施使用社会化程度。第三要提高公共设施运营效率,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管理制度,保障公共设施安全高效运行。
无论是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为主的“公益性”服务业,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性”服务业,还是城乡公共设施和公共安全等“基础性”服务业,都要尽可能将赢利性产业推向市场,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以推动公共服务业发展。
四、晋城服务业发展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全面实施“三动战略”
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满足生产领域的各种服务需要。因此,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与工业化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必须坚持市场化目标和方向。从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发展服务业要与晋城工业化特别是新型煤化工基础建设相协调,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型煤化工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建设相结合,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载体,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据此晋城加快服务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三动战略”。
(一)改革创新
晋城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转型发展,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照搬,要靠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探索推进。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转型发展,首先是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要求,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适应新形势,各级政府在发展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和创新。把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农业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研究经济工作时要把服务业作为一项主要内容,要学习、掌握服务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经常分析研究服务业发展的形势、问题和困难,提出引导、调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民营服务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晋城服务业发展要靠民营经济拉动,首先要从政策制度上解决民营经济的进入问题。切实实行非禁即入,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要放宽准入门槛,在资格、资本、场地条件等方面,实行国家规定的低限要求,社会特别需要发展的少数行业,可根据晋城实际情况,再适当放宽。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服务业发展政策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对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甚至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属地方规定的要即行废止,属上级规定的要积极反映要求调整。同时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研究出台引导、扶持、激励服务业发展的新政策,为服务业有序发展、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快服务业发展,要继续深化服务行业领域的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服务企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改革,民营服务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服务业运行体制与机制。要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开展服务业招商引资,利用服务业优势项目和拳头产品,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积极开展服务外包特别是“在岸服务外包”;积极开展人才引进,要用更加优越的条件和优厚待遇,引进晋城服务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各行各业也要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提高各类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当前晋城还要特别重视服务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加快以信息科技为主的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
(二)民营拉动战略
民营经济是一个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的概念。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合作经济、混合经济、一人或数人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以及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委托给私人经营的公有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具有产权明晰、主体多元、利益分配关系明确等特点,具有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灵活经营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主动创新、避害趋利,追求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灵活、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服务业门类繁多,行业范围广泛。既有能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生活服务,又能为人们素质提高、身心健康、精神愉悦提供服务,还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架设桥梁牵线搭桥,为生产者提供设计、科研、技术、原材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晋城服务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批发零售、餐饮饭店、运输仓储、商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需要引入现代科技实现提升,社区服务、居民服务才开始起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信息、中介等服务业都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入服务业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可多可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高有低、经营可以合作可以独立,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服务行业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用武之地,为服务业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形成晋城服务业发展主要靠民营经济拉动,晋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主要靠发展服务业来实现,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服务业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转型发展新格局。
(三)项目带动战略
项目是为提供某项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进行的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完成特定目标的一次性工作,项目通常是作为实现组织战略计划的手段。所以说项目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载体,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体现。通过具有发展前瞻性、战略引导性、产业带动性的项目建设,引导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公共服务业不断完善;通过发展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建设周期短、吸纳劳动力多的短平快项目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生产生活提供多方面、更周到的服务。
要加快制定《晋城市服务业发展项目指导目录》,增强项目导向作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项目选择的参考。2008年晋城已经开展了部分服务业项目筛选,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确定了部分市政府重点扶持项目。要在此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和国家产业政策,尽快制定服务业发展项目指导目录。
要加大对示范性、引领性项目的扶持。要在资金、土地、税收、信息等方面给以这类型企业大力支持。示范性、引领性项目建设要和培育服务领域骨干企业、领军企业相结合,鼓励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要和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相结合,大力支持知名品牌企业和创新服务品牌企业上马新项目;要鼓励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项目。要把项目建设与生产性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要加强重大项目监督和管理。对已经批准立项建设的服务业重大项目,要与市其它重点项目一样进行监督管理。项目建设单位要组织专门团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对项目实施建设和管理。
(四)政府推动战略
政府既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又要负责服务业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因此政府在推动服务业发展中居于特殊地位。
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公共服务业发展。作为公共服务业发展的责任主体,政府要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公共政府。现阶段要把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和公共安全网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建立按层次分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工作机制。
在民生性、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中,政府要遵循“社会性支出为主体、科教优先、广覆盖低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原则,不断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政府公共领域支出要从经济性公共支出为主逐步转向社会性公共支出为主,不断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研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加快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研发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发挥导向作用,引导服务业快速发展。制定规划引导服务业发展是政府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都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服务业发展,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和主导产业来规划。要根据国家和山西省发展服务业的部署,结合晋城实际,抓紧制订晋城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同时要抓紧制订相关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重视各项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特别是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避免规划悬空。要建立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规划制定程序,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规划还要举行听证。要增强规划的约束力,严格按规划进行产业布局和发展。防止和杜绝规划建设两张皮现象,维护规划的权威,严肃追究违反规划的行为。
要尽快研究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抓紧细化、完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业跨度大、领域广的实际,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产业分工、业务外包等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要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把政府的各项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创建公平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权越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合力推进晋城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是关系到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问题,服务业的行业特殊性要求必须加强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要认真指导和协调服务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署涉及全局的重大任务。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重点工作、薄弱环节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建立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要逐步将服务业重要指标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服务业的具体要求,实行分类考核,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抓出实绩,取得成效。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服务行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制定规划、政策提供依据。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在金融、通信、信息、中介等领域争取成为国家试点市或试验区,带动晋城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