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公关部一位员工最近的QQ心语换成了:“南无阿弥陀佛,顶住吧。”
在更换总裁仅仅两周之后,碧桂园再次面临公关危机。8月5日,针对碧桂园安徽和县项目涉及高尔夫用地违建的质疑浮出水面,整个碧桂园公关部都在忙于应付来自各方的采访、质询,电话声此起彼伏。
曾经风光无限的 “碧桂园模式”被认为是危机的根源所在。与其他房企不同,碧桂园不是标准的“房产商”,而是“地产商”。过去的几年中,碧桂园总是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全国许多三、四线城市攻城略地,但拿地背后的纷繁复杂却被媒体屡屡曝光。
这种模式的灵魂人物是碧桂园的控制人杨国强。这位极为看重声誉的强人在广东之外,每每遇上建筑质量上的丑闻,常有鞭长莫及的感慨。他精心培养着自己的女儿作为接班人,但年纪不满三十的杨惠妍仍显稚嫩。
杨国强设想的房地产、能源、传媒“三驾马车”商业帝国模式,依然停留在纸上;而碧桂园2008年就喊出了年销售额300亿的宏伟目标,目前看仍有距离。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正在面临典型的家族企业式烦恼。
非法占地遭查处
最新的危机缘于碧桂园位于安徽省和县石杨镇的如山湖城项目遭遇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的挂牌督办。8月2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在下发文件中表示,经过初步核实,和县石杨镇碧桂园如山湖城项目用地中,存在政府非法批地、非法供地、非法征收集体土地,项目单位非法占地建设等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规定。其中所指,即为如山湖城二期一个占地超过千亩的高尔夫球场。
事实上,安徽省国土厅已于今年4月初就如山湖城项目下达停工通知书,但截至7月底该项目仍在施工,2/3以上的别墅项目已经封顶。8月5日,本报致电该项目销售处时,销售人员表示,如山湖城项目仍在销售,且并未停工。至于如山湖城旁的 ‘高尔夫球场’项目,销售人员表示还有临近高尔夫球场部分别墅可售。
8月6日,碧桂园在回复本报时称:“安徽和县碧桂园‘如山湖城’项目一期2653亩土地于2007年8月由和县碧桂园摘牌取得,目前‘如山湖城’正在进行的都是一期建设。”并同时指,“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文件中所指的‘违法用地行为’系指如山湖城项目旁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此球场属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训练基地的一部分,此土地权属归和县政府,并非‘如山湖城项目用地’。”
然而,本报问及项目是否是政府批地时委托碧桂园代建高尔夫球场项目,并以此为条件批地时,碧桂园方面并未予以明确答复。
这并非媒体首次曝光碧桂园违规。2007年11月,《南方周末》报道指出,张家界市永定区政府在当年6月6日土地挂牌出让前,与碧桂园有关公司订立秘密协议,碧桂园可以在无人竞争下夺得一块1039亩土地,实际上仅支付地价的3.75%,即442.5万元取地。而这只是碧桂园数宗被媒体曝光的违规拿地案例之一。
作为当前中国地产界最大的地主之一,2009年年末,碧桂园的土地储备高达4300多万平方米。碧桂园一直以土地储备廉价而著称。在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原总裁崔健波称,截至2008年底,集团权益土地储备的平均成本仅230元/平方米。他曾公开表示,哪怕是到了现在,其土地成本仍不到平均售价的10%。
总裁换人
“如山湖城”项目发生前的两周,碧桂园刚刚更换了总裁。7月22日,碧桂园公告,由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下称“中建五局”)总经理莫斌代替崔健波出任碧桂园总裁一职。崔仍然留任执行董事。
崔健波是顺德人,和杨国强同乡,曾任顺德地税局的副局长。当年碧桂园是为上市而设立总裁之位,崔健波因为在财务管理上的能力而被杨国强看中。
对于崔的职位转换,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崔健波积极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决定从繁琐的公司管理事务中抽身,专注公司长期战略发展。
但业内对于此事却有两种版本的传言。一是碧桂园从2007年上市以来,每年的销售业绩一直保持在170多亿元,未跳出“180”这个槛。二是崔健波入职碧桂园前一直在税务部门工作,对建筑工程并不熟悉,随着近年来频发的“质量门”事件,崔健波已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去年发生在碧桂园湖南一个项目的质量事件是杨国强心中难以抚平的痛。碧桂园原本系建筑队出身,多年来旗下项目的施工,都是“杨家建筑队”亲自上阵。但随着集团规模扩大,自身的建筑队难以满足扩张需求,不得不将工程对外招标,由此引发去年的“质量门”事件。而新挂帅的莫斌则被认为在建筑方面非常有建树,具备管理经验,契合碧桂园“产业链全覆盖”生产模式,莫斌在加盟碧桂园之前,其率领的中建五局就与碧桂园有过项目上的合作,并且年仅43岁,精力旺盛。
莫斌上任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碧桂园日益严峻的管理危机。知情人士称,严格意义上,莫斌正式加盟前,除了离开官场半路加盟的崔健波,碧桂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对于温文尔雅、谨小慎微的崔建波而言,虽位居总裁之位,但身份极为尴尬,在杨国强看重的生存法则中,崔建波一不是家人,二不是创业元老,因此尽管在总裁位置上呆了8年,但哪怕对于早已熟悉的记者,也从不多言半句。
接班人危机
莫斌的空降,意味着碧桂园高管团队之间更为复杂的构成。在未来,碧桂园的十位执行董事当中,将有四位杨国强家族成员,四位创业元老,以及崔建波和莫斌两位职业经理人。
这四位家族成员是碧桂园董事长兼创始人杨国强、其女即期望中的接班人杨惠妍、其侄子杨志成与杨永潮。除了董事局中拥有四位家族成员外,其他杨氏家族成员也在公司中任要职。杨国强的亲家、杨惠妍公公陈华,以及婆婆赵英华也是碧桂园重要高管。
知情人士称,虽说碧桂园董事局拥有十名董事,但在整个集团的具体工作以及战略决策等等大小事务,实为杨国强亲自执掌。“杨国强年岁渐大,元老们威望仍在,而家族其他成员势力渐起,相形之下杨惠妍仍显稚嫩,又没有强力职业经理人辅助,碧桂园的接班人危机日益严重。”上述知情人士称。
2005年,杨国强将其持有的所有股权转给女儿,期望培养杨惠妍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但股权转让并非一切。房地产不同其他产业,与各地方政府之间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以及人脉资源,都是公司潜在的资产。这些资产不像股权那样可以轻易传承。
但该知情人士透露,随着莫斌的上任,杨国强为这盘棋提供了另外一种解法。
中建五局内部人士称,莫斌能力强悍而且有才,能发表三四个小时的即兴演说,而且思维缜密,条理清晰。按照杨国强的用人不疑原则,其对莫斌的考察已有多日。
“用一个能干强悍的纯正职业经理人代替谨小慎微的半职业经理人,杨国强的目的一是为杨惠妍提供辅佐,二是一旦杨惠妍不能胜任接班人一职,杨国强也有个可靠的职业经理人。从碧桂园目前着力进行的制度化建设以及再次引入职业经理人的举动来看,杨国强最终是将身上的压力交与女儿,还是请职业经理人做‘管家’,还有待观察。”
模式的迷惘
实际上,最近几年碧桂园的发展一直不顺。
在综合业绩报表中显示,2006年、2007年的碧桂园 “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在广东获得了巨大成功,收入增长了52.9%、124.3%。但是,2008年宏观调控将郊区开发的风险暴露出来。当年,碧桂园从发展的高峰跌落,销售收入下降11.6%,销售面积下降17.8%,全年收入下跌11.4%,2009年碧桂园与2007年的收入水平相比仍有1%的差距,毛利率由44.7%下降为26.4%。
并且,碧桂园模式在广东以外区域的复制遇到瓶颈。“碧桂园的开发模式在广东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在其他地区则面临着较大的执行风险。全城镇开发要求有大面积的土地,因此,该公司对政府批准的依赖性很强,而这是无法完全保证的。”标准普尔分析师符蓓认为。
另一方面,“碧桂园的成功在于杨国强对于成本控制的成功,但是,在碧桂园正在扩张中,广东以外区域的成本管理出现了问题,一些项目甚至出现了亏本销售的情况,”研究碧桂园发展模式的一位企业高管透露。
同时“碧桂园模式”遭受到了“零支付拿地”与“官商勾结嫌疑”的指责,使碧桂园面临了信用危机,也使杨国强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那段日子,他非常痛苦。”一位接近杨国强的人士描述道。
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强也开始怀疑,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前景是否能够持续。据接近杨国强的人士透露,这段时间,在碧桂园内部会议上曾经讨论过,房地产行业是否要成为未来公司主营业务。甚至,公司曾经前往四川等地寻找新能源的投资项目。其三女儿和女婿在贵州等地投资了“煤制油”的企业。此前盛传杨国强介入收购香港电视台TVB,并传杨国强获得中资银团的支持,但最终银团在支持杨国强收购TVB方面产生分歧,杨不得不放弃。迄今为止,杨国强的房地产、能源、传媒“三驾马车”的商业帝国模式的设想,仍然停留在纸上。
创业艰难,守业更难。生于1955年的杨国强寒微出身,凭借着个人奋斗拥有如今的亿万家业。熟知他的人说,他是一个性格内敛、骄傲、不愿背负社会负面声音的人。尽管已是上市公司,碧桂园仍难洗脱身上的家族印记。这是杨国强赖于成功的基础,但现在也成了他继续前行的阻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