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奔腾与一汽马自达共线生产,在产能上捉襟见肘的局面有望结束。
据了解,一汽奔腾将于2010年年底转线长春新工厂生产,一期年产量可达10万辆的新工厂,将只用于生产一汽奔腾品牌轿车。
与其他厂商高调宣布扩产计划不同,一汽奔腾对转线生产一事始终保持低调态度。在记者就此事致电一汽奔腾公关室的相关人员时,答复只是“因为内部尚未对此给予明确指示,所以关于何时转、怎么转的问题现在无法说明”。
在这种保守低调的作风背后,也可以看出一汽奔腾对此次转产的重视和一定的忧虑。
一汽奔腾单飞
2009年,一汽奔腾仅以B70、B50两款车型就实现了近9万辆的销量。其中B70以国际级性能、国产化价格(比马6低2-3万元)而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的繁荣,提高了一汽奔腾的对2010年的预期。加之传闻中的奔腾B30也有望在2010年上市,一汽奔腾将完成从入门车型到中级车型的高中低三线布局。
如此,新工厂的投入使用,一期10万辆以上的产能基本可以满足一汽奔腾的胃口。二期的建设,更能解决一汽奔腾未来发展上的隐忧。
在“授权生产”马自达6多年之后,一汽奔腾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和经验,此时单飞应该说是水到渠成。但源于马6的技术核心,与马6共线生产既是卖点又是软肋,换线生产的品质是否能和现在一样,很多消费者对此持犹疑态度。
实际上,对于这样一款已经问市多年的产品而言,技术配套方面的成熟度已经很高。从奔腾B50的开发上也不难看出,一汽奔腾已经走出换壳的产品思路,转向自主研发+多方合作的模式,而合作方也早已不局限于马自达一家。尽管目前B30还没有确切消息,但不难想见,这款剑指10万元以下市场的自主品牌A级车,必然会在底盘和动力总成上有全新的设计。
据业内人士表示:“转线对于B70的影响目前还较难评估,这也许是让一汽奔腾对此三缄其口的原因之一。但即便是有影响,这种影响也不会很大。特别是对于公务车用户来说,这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地方。未来一汽奔腾在增产的同时,是否会增加销售维修网点,售后服务的质量和速度是否能有显著提高才是他们在乎的关键。”
缓解产能压力
与2009年销量暴增相对应的,产能扩张几乎成了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主旋律,这与2009年超预期的销量不无关系。以一汽马自达为例,2009年全年销量超过10万辆,2010年的销售计划更高达15万辆。
与一汽马自达共线生产的一汽奔腾品牌,2009年的总销量也已达到近9万辆。对于年产量额度为20万辆的第一工厂来说,产能已接近峰值。要实现一汽马自达与一汽奔腾两个品牌的2010年增长计划,增加新生产线扩产已是势在必行。
在产品生产上,一汽奔腾依托马自达6技术所开发的奔腾B70 ,从诞生之日起便与马自达6共线生产,并受惠于此,博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而后一汽马自达和一汽奔腾各又推出了睿翼和B50车型,4款车型共线生产,产能的安排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产能的问题限制了一汽马自达的发展,而马自达睿翼的推迟上市,则成为了这个矛盾的一个注脚。
出现“高开低走”形势
尽管汽车业内看涨2010年中国形势,但经济学家的反应却各不相同。反观中国上半年汽车市场,也表现出明显的“高开低走”形势。
尽管经济形势尚不明朗,但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汽车产业,国产汽车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而中国的乘用车市场也还远未饱和,特别是1.6L排量之下的A0级和A级车市场,销量始终在提升。但同样这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区间,自主品牌和日韩欧美系厂商,都将这一部分作为必争之地。产能的增加,尚需热销的车型支撑。目前的一汽马自达,仅以一款老马6降价维持销量,前景还难言乐观。睿翼在扩大产能后,能否实现产销全面增长,才是2010年是否可以达成目标的关键。
对于转线生产的一汽奔腾而言,保证拳头产品B70的品质,维持原本的产品美誉度。增加主力车型B50的产量,再加上还未问市已备受关注的B30,想要充分利用新工厂的产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应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共线生产的光环已然退去,一汽奔腾自主研发的时代或将到来。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一汽奔腾 马自达 共线生产 奔腾新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