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传言良久的钢材出口退税调整终于落定,财政部发布《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多达40多个税号的钢材产品。目前中国的出口刚刚好转,国外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提高出口价格并被国外的下游企业接受,就变得至关重要价格“跌跌不休”的钢铁企业,又将在出口上受到沉重的一击。(6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取消出口退税清单,被取消出口退税的钢材产品主要是热轧、中厚板以及大型型材,这些钢材产品此前的出口都有9%的退税,而在7月15日以后,钢铁企业都将增加9%的出口成本。实际上,对于一下子取消如此多钢材品种的出口退税,决策层主要出于抑制出口、解决产能过剩的考虑,也希望促使企业提高出口价格。
应该说,这几年中国钢材的过度出口已成为“双刃剑”。从表面上看,在短期内大量出口降低了国内钢材市场的压力,为今后参与国际钢材市场竞争打下了基础。但是,大量的钢材出口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国内钢铁业一边承受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一边又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污染着环境,出口低档次的钢铁产品,以换取企业或者行业的短期利益。
这也许就是中国的“钢铁病”,其具体表现是,钢铁产量偏离国内外市场需求,而且矛盾已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5倍,相当于世界十大产钢国的总和。即使是2009年,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钢铁业,仍在进行产能扩张。据国际钢铁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产钢12.2亿吨,中国占46.6%。此外,去年全球产生铁8.98亿吨,中国产生铁5.44亿吨,占全球的60.5%。
为了消化增产的钢铁产能,近几年来,国内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能接到大单子当然好,即将接不到大单子,一两千吨甚至几百吨的小单子也照做。在很多情况下,一些钢铁企业为了拿到国际订单,不惜采取内战式的价格比拚,进而出现了无序恶性竞争局面。
为此,从2005年开始,中国先后6次对钢材出口退税进行调整。但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此次取消钢材的出口退税,其政策力度比前几次都大,但能否对钢材出口得制有效控制,仍有待观察。国家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对钢材出口产品实行自动许可管理制度,把出口量控制在总生产量的10%左右。其理由有以下两点:
其一,中国钢铁业过度依赖铁矿石进口,导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巨头近年来数次大幅度提价。例如淡水河谷今年单方面要价已经高达80%至90%,这意味着铁矿石价格在原有基础上,每吨上涨50美元,预计今年中国钢铁企业长协矿进口要多付15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24亿元。
其二,由于国际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09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仅去年涉及中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数就有22起。今年以来,针对中国的钢铁产品的贸易保护更是进一步加剧。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对中国出口的钢丝层板、不锈钢冷轧平板、石油管材征收等产品征收反补贴关税多达16起,其力度也越来越大。
由于中国钢材的大量出口,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围追阻截,从而使中国钢铁业陷入到国际矿业巨头的铁矿石贸易垄断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包围圈”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是“采取贸易手段支持”也好,还是收购国外的矿石资源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若不对钢铁行业结构进行大调整,后面的局面将异常尴尬。
由此可见,减少钢材出口,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业能耗高、效率低、效益差、污染严重等问题才是上策。换句话说,取消出口退税,方可医治中国的“钢铁病”。可以说,钢材大量出口不符合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取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这次取消出口退税仍不能使钢材出口回归正常水平,决策层可能还会继续出台相关措施。(作者/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