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物流服务 > 正文

美对国有标签看法改观有利国企出海

2010-06-11 09:4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字号:小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有望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拓展产生良性作用,因为几经讨论后,美方对国企身上“国有”标签的有色看法似乎正在发生改观。

  在中美第二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情况说明中,有着如下表述:“美方认识到许多中国国有企业(国家出资企业)已实行股份制并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其中,许多已成为上市公司。”

  “我认为,上述认识是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基础问题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部部长王志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

  他分析说,美国之所以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中国有企业众多,而且国有企业是代表国家意志的企业,存在市场操控的可能。

  顶着“国有”的帽子,中国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在海外人士看来总是身份模糊。不仅如此,当顶着“国有”帽子的中央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也很容易让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公众将“国有”和“中国国家意志”挂钩。

  当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失败,就同外界对“国有”的模糊认识不无关系。虽然中海油一直强调此次收购只是纯商业行为,但在当时的美国大众看来,中海油代表的是全中国,其收购行为可能是国家行为。连一直倡导自由贸易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也在《纽约时报》撰文建议美国政府否决该收购案。

  但这样的印象并不准确。中国国企改革启动以来,国有企业无论是在量级还是结构上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92.0%,到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降至43.8%,30年间下降了一半还多。

  同时,中国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目前都已经上市,按照国企掌门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提供的数据,中央企业80%的优良资产都已经集中在上市公司。

  “目前,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很多国有企业已经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的公众公司,其决策的时候并不是按照国家的意志,而是要根据公司法对公众公司的要求,通过董事会来实施决策,只是在决策时还要考虑到其中的国有股份问题。”王志钢说。

  对于美方的新认识,中方在中美第二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情况说明中回应说:“中国继续努力使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法人实体。中方将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发行可公开交易的股票,以及引入包括非公共及外国投资者在内的战略投资者并让其持股。”

  对有政府背景的企业进行改革是全球需共同推进的问题。即便是美国这样的成熟经济体,也会存在一些类似于中国国有企业的机构,用市场化的方式承担一部分公共职责。比如,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就是美国的政府特许企业,在本次S&ED中,美方也承诺继续推进对政府特许企业的改革。

  “我认为,美方的新认识是看到了中国企业正在变革的事实,这对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也会给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带来便利。”王志钢说。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