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光鲜,而对环境和生活缺乏承受能力的人群被称为“草莓族”。“草莓族”今天正遭遇求职门槛。在日前无锡体育中心的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很多用人单位都强调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抗压能力”,有些企业甚至将其作为受聘的重要条件。
“抗压能力”成聘用条件,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经过比较与鉴别,今天许多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团队精神等“软能力”。一些企业干脆改变了选人理念:宁愿招一个在街头发过传单、体验过生活艰辛的中等生,也不愿意招一个既不能吃苦又不能耐劳的名校尖子生。因为前者脚踏实地,后者则犹如一颗草莓,外表光鲜艳丽,内里一片苍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个性,其实经不住一点挤压。
素质这个词儿,今天已是耳熟能详。但是素质如何,不只是才高几斗、学富几车,同样意味着是不是坚韧不拔,能不能埋头苦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话被多少人奉为圭臬,然而又有多少人明白“抗压能力”也是起跑线?如今职场竞争激烈,而所谓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素质的竞争。“抗压能力”不行,成了“草莓一族”,实际上是自己封杀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现在大学毕业生都盼望在步入职场时得到行家指点,将这个指点喻为“职场宝典”。还有不少毕业生不惜重金制作“盛装”简历,期待它能给自己增加印象分。其实,真正的“职场宝典”就带在求职者自己身上,不仅求职时可以藉其胜出,谋得职位后也能藉其发展,而这个“职场宝典”,恰就是求职者的素质。触景生情更想到,今天学校都在抓毕业生就业率,那么抓一抓学生的“抗压能力”,无疑也是抓就业率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这个抓不是毕业临头了才去突击抓,而更是指天长日久之中的东风化雨、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