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针对经济形势、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和预期管理等问题深入解读。
本专题今天继续试图从多个方面,结合权威人士的讲话进行解读。如对于民间投资的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如对于一些地区的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问题,可能引发一些债务率的上升,经济风险发生概率加大。比如中国的总杠杆率过高的问题,其中国企的杠杆率飙升尤其突出。等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民间投资主要在二产,尤其在制造业,因为产品有客观标准,风险可控。第三产业有很大投资空间,越往高端服务业发展,越需要有更完善的体制机制加以保障,这样民间资本才能放心大胆进入。
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速在加速下行。曾经引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民间投资,其增速不断逼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今年一季度,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而民间投资增速相较去年几近腰斩。
多位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经济增速下行,产能过剩严重,好的投资机会不多,民企对后续投资多持观望态度,“现金为王”。另一方面,为稳增长,基建投资发力明显,虽引入PPP机制,但民企参与度不高、投资机会仍不多。
中央高层也注意到这一现象。5月10日晚间,新华社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的消息。5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中,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为当前经济暴露出的新问题之一。
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投资机会的缺乏,民间资本在PPP项目中优势不明显等,要加大民间资本投资力度短期内仍比较困难。要改善局面,宏观政策和政策环境需要更稳定的预期,如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健全、简政放权等软性制度环境改善上还需进一步发力。
制造业投资机会减少影响民间投资增速
民间投资增速加速下滑的趋势愈发明显。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5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增速相比去年年底加快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3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7%,相较去年年底增速回落4.3个百分点,接近“腰斩”。
5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一文中提到,一季度经济形势稳住了,GDP增长6.7%,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回升,工业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经济中面临的固有矛盾还没根本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有所暴露,其中就包括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
据wind数据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均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且大部分年份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2013年以来,民间投资高增长的“优势”在不断削弱,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差距在不断拉近;今年一季度则进一步走低,只有固定资产投资约一半的增速。
一季度数据显示,民间投资与全国投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全国投资的重点则放在第三产业,三产投资规模较大且增速高,基建投资增速尤其抢眼;而民间投资的重点仍在制造业。
具体而言,一季度全国第三产业投资规模为5.02万亿元,占比达58.5%,增长12.6%;而二产投资规模为3.37万亿元,占比39.2%,增长7.3%。第三产业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均处于引领地位;其中,基建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就达到1.54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19.6%。
民间投资布局上仍然比较“传统”。民间投资中,二产投资一季度达到2.61万亿元,占比为49.7%,增速为6.2%;三产投资2.54万亿元,占比47.8%,增长3.9%。二产投资规模略高于三产,增速比三产高;其中,制造业投资2.38万亿元,占民间投资比重达44.7%,增长6.3%。
发改委投资所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还有诸如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少量服务业。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制造业投资机会不多;基建投资开始发力,包括推出大量公共投资PPP项目、出台专项建设资金等,民间投资的机会不多。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三产是轻资产行业,对投资需求不大。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投资回报率下降,压制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稳增长”的担子就更多落在基建投资上,所以才有民间投资占比下降的局面。
纵观近十年来的数据,2008、2009年也曾出现民间投资增速与全国投资增速逼近的趋势。吴亚平表示,这是常态,经济形势看好,民间投资增长往往要高于全国投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间投资增速往往回落得也明显。
国务院展开专项督查
民间投资增速下行的现状,已经引起高层注意。
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
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对专项督查进行部署,国务院将派出9个督查组赴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将对七个方面进行重点督查,包括政策落实到位、出台配套措施及时与否;是否存在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高、困难多、阻力大;是否存在政策多变、难以预期,“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金融机构是否对民营企业贷款动力不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PPP模式中的政策不完善、机制不科学、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5月9日,李克强在“放管服”会议上说,要抓紧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教育等领域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坚决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做到同股同权,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使得优良投资机会不多,是造成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吴亚平表示,PPP模式推出的初衷,就是希望引入民间资本优良的管理能力,实现多方共赢,但实际运作中,民间资本PPP参与度不高。因为民间资本在这块的优势不明显,民间资本融资成本相对较高,投资回报率要求较高,在基建领域专业积累也未必比央企国企更好。
徐高也指出,PPP项目多是一些公益性项目,这跟民间资本高回报的要求存在一定冲突。另外,PPP项目中,政府财政补贴是否能持续稳定支付,即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也是影响民间资本投入的一大障碍。
徐高进一步指出,对未来进行投资,预期管理很重要。要促进民间投资,关键要给予投资者以信心,让投资者相信经济是能持续增长,投资是有回报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宏观经济增长要稳,要给予稳定预期,比如政府基建投入还要加大力度,政府简政放权也要适当推进。要促进投资,还有一些长期、软性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民间投资主要在二产,尤其在制造业,因为产品有客观标准,风险可控。第三产业有很大投资空间,越往高端服务业发展,越需要有更完善的体制机制加以保障,这样民间资本才能放心大胆进入。比如,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研发、电影等领域发展不足。再如,高端服务业如医疗、教育等,没有客观判断标准,生产和消费之间容易产生纠纷,这需要完善的司法制度加以保障。
苏剑表示,民间投资集中的二产仍有不少投资亮点,比如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这块也有功课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