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份以来,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所谓一年期、两年期的高现金价值产品业务,对于客户而言,购买此类产品在一年期或两年期后退保无损失,且有收益,因而往往会在一两年后退保
截至5月4日,74家人身险公司中的72家已披露2015年年报,华汇人寿将暂缓披露,因股权诉讼案件尚未完结,董事会和股东会无法召开,相关审议程序无法履行;新光海航人寿亦未披露。
2015年退保金规模在行业内出现分化。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有退保可比数据的64家人身险公司中,19家公司退保出现下降,包括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友邦中国等规模较大的中资及外资公司。与此同时,25家险企的退保增长超100%,其中6家退保增幅在10倍以上,最高增幅超过200倍。
从增长较快的险企情况看,基数小是一个方面原因,而另一方面,普通寿险业务的退保金增长较快,明显快于分红寿险和健康险,这往往是保险公司推出短期高现价业务的主动选择所致。
行业退保金增长25%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64家人身险公司有同比数据,这64家险企2015年的退保金合计约4004.37亿元,2014年同期为3207.10亿元,2015年退保金同比增长24.86%。
因国华人寿未披露退保金数据,渤海人寿、国联人寿、太保安联健康、上海人寿4家公司新成立无同比数据,国寿养老、长江养老、安邦养老3家养老险公司无退保数据,这8家公司未纳入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4家人身险公司中,退保金的增减变化并未同步——尽管多数公司退保金同比增长,但仍有19家公司2015年退保金相较2014年减少,占比29.69%,接近三成。
在退保金同比下降的19家公司中,9家为中资险企,10家为外资险企。中资险企中不乏太保寿险(同比减少13.1%)、泰康人寿((同比减少30.1%))为代表的大型险企,外资险企中包括友邦中国(同比减少14.4%)、中英人寿(同比减少20.1%)、信诚人寿(同比减少13.2%)等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退保金同比降幅最大的是东吴人寿,其退保金由2014年的1.4亿元降至2015年的4504万元,降幅达68.3%;其次为平安养老,其2015年退保金同比减少62.0%,海康人寿(-46.5%)、陆家嘴(600663,股吧)国泰(-40.4%)、光大永明(-39.2%)、长城人寿(-30.5%)的退保金降幅也在三成以上。
与此相对,多数(45家)险企2015年退保金同比增长,25家退保金增幅在100%以上,5家退保金为个位数增长,15家为两位数增长。退保金增幅最高达到212.6倍,其退保金由2014年的31.6万元增至2015年的6743万元,另外,5家险企的退保金增幅超过10倍。
高现价“正常退保”增长
退保情况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其对寿险公司的现金流提出要求,尤其是非正常退保,增长过快将带来较高的流动性风险。从增长较快的险企情况看,基数小是一个方面原因,而另一方面,《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业内得知,普通寿险业务的退保金增长较快,明显快于分红寿险和健康险,这往往是保险公司的主动选择所致。
普通寿险业务的退保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可视为“正常退保”,即,保险公司能够预测和估计的退保。随着2013年8月份寿险产品费改的启动,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所谓一年期、两年期的高现金价值产品业务,对于客户而言,购买此类产品在一年期或两年期后退保无损失,且有收益,因而往往会在一两年后退保,这部分退保就归于寿险业务的退保金中。
比如,在上市险企年报中,部分公司解释2015年退保金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保险渠道高现金价值产品退保增加”。
2015年,普通寿险业务的退保出现较快增长。如某家退保金增长较快的险企数据显示,2015年,其退保金为32.1亿元,相较2014年的7604万元,大幅增长41.2倍。明细数据解释了退保有如此高增幅的原因。
退保的三个主要业务为普通寿险、分红寿险和健康险(均来自原保险合同的退保,保单分拆及未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业务的退保均为万能保险,不含在内)。
其中,该公司2015年普通寿险退保金为31.9亿元,相较2014年的1762万元,大幅增长180.3倍;分红寿险退保金1646万元,同比下降71.8%;健康险退保金同比增长92.8%,但绝对规模仅5.6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万能险退保一直维持高位,该险企数据显示,2015年万能退保金102.8亿元,同比增长11.9%。若连同万能险退保,其2015年退保金总额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长45.7%。
与正常退保相对的是非正常退保,群体性的非正常退保事件和风险,是监管机构及各家寿险公司更为关注的,做好防范及应对非正常退保,是寿险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