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到来的微信照片玩法,表面上提前引燃了猴年春节的红包大战,继续争夺手机支付入口;看深层,这是几家巨头在争夺步步逼近的未来:数字原生代的用户。
日前,微信测试推出了“红包照片”的功能:想要一睹好友照片的真容,必须发出随机红包。一时间,朋友圈充满了戏谑和挑逗。这个结合了“阅后即焚”和微信红包的新玩法背后是那些渴望俘获千禧一代用户的巨头之争。
为了不错过未来爆发出的新需求,各家互联网巨头凭借各自财力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竞赛中他们有一个共同争夺的对象:创始公司Snapchat,和他们的杀手级功能——“阅后即焚”。
欲火焚身的未来之争
2015年3月,阿里以2亿美元巨资投资了照片分享应用提供商Snapchat。虽然,目前还没有消息表明Snapchat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他们是毫无争议的、全球最火的初创企业之一。该公司表示,自己的用户很年轻,主要是青少年,他们每天都会通过Snapchat的阅后即焚服务浏览7亿张照片。这家设在洛杉矶的公司已经同时得到了腾讯、阿里巴巴的投资。
腾讯在2013年年中参加了Snapchat的融资活动,当时后者筹集了6000万美元,估值为8亿美元。不过,2014年索尼服务器被黑后泄露出来的电子邮件显示,腾讯对Snapchat的热情开始减弱。Snapchat一位董事在电子邮件中称,腾讯的风投团队放弃了2014年参与该公司融资的机会,他们认为Snapchat的估值已经过高了。
作为中国实力最强的两家科技巨头,双方正在激烈竞争。瑞士信贷估算,2014年阿里巴巴的收购和投资支出超过90亿美元,腾讯则为55亿美元。这些数字体现了这两家科技巨擘迅猛的支出势头,用一位分析师的话来说,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大鱼吃小鱼”。
腾讯及阿里巴巴投资企业一览
“阅后即焚”是王牌,还是烂牌?
那么,“阅后即焚的照片发送服务”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呢?商业企业有许多理由忽视、甚至是集体蔑视Snapchat公司。
首先,这种阅后即焚的照片发送服务的铁杆用户基本都是十来岁的年轻人,以及所谓的数字原生代。他们是反复无常的受众,换言之,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从一种数字产品跳到另一种产品,也就是说,一旦某个钟爱的应用程序成为主流产品,他们立即放弃。
其次,Snapchat公司的创始人、23岁的CEO埃文·斯皮格尔,以及25岁的首席技术官博比·墨菲。他们属于那种自信心爆棚的千禧一族,自认为无所不知,往往会让公司高管感到抓狂。最好的例子:尽管这些孩子公布的收入基本为零,但是他们依然拒绝了Facebook公司提出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收购邀约。
但是,即便这种服务还远称不上时尚,我们必须承认:它白手起家,在短短两年内便积累了数千万名忠实用户,他们一天发送的照片数多达4亿张,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投资者注意到了这一切,并且为Snapchat公司投入了1.23亿美元,此举让这家几乎没有任何营业收入的公司获得了20亿美元的惊人身价。
投资者和其他成年人为什么对“阅后即焚”如此痴迷?在他们眼里,这家公司不仅仅推高了照片分享狂潮,而且开创了全新的交流形式。它的标志性功能是可以让用户分享的照片和视频在几秒钟后就永远消失。发送者用应用程序中自带的一个智能计时器选择自动删除的时间,最长为10秒钟。就像电子邮件让人们在工作中的“谈话”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及推特彻底改变了人们广播信息的方式一样,Snapchat在转瞬之间就成为年轻一代的通用语言。
Snapchat的崛起让它的竞争对手措不及防,模仿不成的Facebook提出了收购要求,此举表明社交媒体生态系统的其他玩家对这一切垂涎三尺。谷歌和雅虎均投巨资开发特色功能,鼓励用户实现照片互动。
未来,他们能否成功尚不确定。因为从本质上讲,这个平台上的交易都是昙花一现,让“阅后即焚”受众感兴趣的功能恰恰使得市场营销人员遭受了封杀,因为这些人本来想方设法监控和跟踪顾客的一举一动。
不过,Snapchat的故事让我们对移动服务扩散的速度有了重要认识。这家年轻公司的故事至少提醒我们,创新始终都在我们身边,而且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永远高枕无忧,即便是Snapchat自己也不例外。
到最后,无论是“阅后即焚”还是“红包照片”,这些更疯狂的图片分享对我们更为关心的微信意味着什么?今天下午之前,谁都不知道,也许腾讯对此也充满好奇。结果:原计划晚上到期的实验,7点不到就下线了。
“早退”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猜到的:它在出现的几分钟之内就完全控场,再不停止,这病毒一般繁殖的功能就将完全“接管”微信朋友圈。而这,就是让诸多巨擘hold不住、欲火焚身的未来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