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4%,涨幅创出自2009年以来的新低;2015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5.2%,连续四年负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分析,2015年中国经济稳中趋缓,工业品价格下跌较快,国内油价连续下跌,PPI保持负增长。同时,国内粮食库存比较高,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相对平稳,CPI处于温和上涨水平。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2015年全年CPI和PPI均低于2014年水平,需求不足导致通缩升温将成为2016年首要风险,政策宽松及供给侧改革应同时发力,力抗通缩。
数据显示,2015年12月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5%;PPI同比下降5.9%,环比下降0.6%。
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去年12月CPI同比涨幅符合预期,食品价格的季节性走强推动了整体CPI的回升。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PPI中,环比和同比价格跌幅最大的都是与产能过剩行业紧密联系的资源能源行业,越接近产业链上游的价格降幅越大,输入性通缩加重了工业通缩压力。
“预计2016年CPI和PPI数据均有望小幅回升。”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长王骏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空间有限,相关商品在2016年有望企稳,有助于我国保持低通胀状态,且可以缓解PPI跌势。
对于PPI连续46个月负增长,王骏分析,我国2016年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稳增长力度,发力基建投资项目,有助于提振工业品需求,缓解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态势。短期内由于输入性通缩带动,PPI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随着我国去产能政策落实,PPI有望在下半年企稳。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当前工业通缩现见底信号。去年12月PPI环比跌幅扩大与PMI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回升、CRB指数环比跌幅明显收窄等现象背离。今年1月PPI环比跌幅有望显著收敛,随着美元周期见顶、大宗商品价格见底,预计2016年PPI将大幅收敛,工业通缩趋势将被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