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餐饮旅游 > 正文

北京冬游 圣诞节时访教堂

2015-12-25 14:15来源:乐途旅游字号:小

  

  北京西直门教堂 摄影/马健

  瑟瑟秋风扫光了树梢上最后的黄叶,清灰色调的胡同与四合院,没有了绿荫和花草的相伴。老人和孩子们躲着雾霾,都不怎么出门了,胡同内便少了些生气。然而,年轻人并不甘心,除了忙着加班忙着换冬装外,心里似乎还盼着点什么。盼什么呢?可能就是那个比元旦和春节更早来临的圣诞节吧!虽然这不是个法定的节假日,年轻人却早早策划着礼物,在心中盘算如何让那个狂欢的夜晚更加难忘。人们消磨圣诞平安夜的地点,除了酒吧,便会想到教堂。当然,在古老的北京城,也只有它们三者才能合拍。与上海、哈尔滨、青岛相比,北京没有很多老式西洋建筑,在立体垂直空间上不免有些单调。难得可以欣赏到的古典西洋建筑,便是深藏在老城区里的几座教堂。

  

  北京宣武门教堂(南堂) 摄影/袁红

  

  北京丰台基督教堂 摄影/马健

  北京是一个胸襟开阔,脾气和善,古老而又文明的城市。自元朝建都至今数百年来,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源自不同地域的宗教,都在这里找到了一片沃土,扎下了根,并保持着繁荣。北京城区的著名教堂,多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最高掌权人——皇帝的亲自关注下兴建的,它们的古老和诸多变迁,却也是其他城市的西洋建筑所无法比拟的。而今,它们雄伟高大又古朴端庄,为这座古城增添着带有异国情调的绚丽。

  

  北京西直门教堂 摄影/马健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度过的圣诞前夜,是在北京的西什库教堂,那也是我第一次走入教堂。在拥挤的人海人山中穿梭,只感到教堂里高大的穹顶是那样深邃,伴随着唱诗班清新的乐声,心里升腾起一股温暖,融化了冬夜的寒冷……那便是对教堂建筑初次的模糊记忆。后来,在有意无意中,我逐渐接近了北京城区的几座教堂,对它们的建筑形式,装饰风格和宗教文化气息,有了真正的感知。如同喜爱的钟鼓楼的胡同和什刹海的名人故居一样,我欣赏着它们——北京的古老教堂。是的,不必非等到圣诞节,在平日的闲暇假期,去观赏一下与老北京四合院迥然不同的教堂建筑,会带给你很多乐趣。

  

  北京王府井教堂(东堂) 摄影/马健

  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元代。据查,1294年就曾来过两个外国传教士,1334年,在门头沟的后桑峪村几间民房里,建立了北京第一座天主教堂。明末的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接着,日耳曼传教士汤若望于明末天启二年(1622年)来到北京。自此,天主教堂在北京建了起来。目前北京城有天主教教堂17处,市内8处,郊区9处;基督教教堂8处,市内5处,郊区3处,其中规模较大并交通方便的,是天主教的五处:东堂(王府井堂),西堂(西直门堂),南堂(宣武门教堂),北堂(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堂,另外,在北京的南城丰台区靠近南四环,还有一座现代建筑的基督新教教堂。这几处教堂的建筑风格都不相同,各具特色。

  

  北京市内最古老的天主堂是宣武门堂(即南堂)。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此建了一座小教堂,1650年汤若望将其扩建,后经多次重修至今日之形式。它有三层院子,中式的主入口内的第一进院里以圣母山为主,东院为教堂,西跨院是住房。此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等。教堂正立面朝南,为巴洛克式,室内则采用了罗马式的手法。三个雄伟而不失细腻的拱门将入口妆点得很有味道。随着人们对北京古城文化的关注与挖掘,近些年,北京的教堂文化同北京的四合院文化、胡同文化、寺庙文化等,都越来越多地得到提升。很多时尚的年轻人,甚至会把婚礼安排在教堂里举行。北京的宣武门教堂,就有专门设置的婚庆接待处。

  

  

  

  西堂在西直门内大街南侧,是这四座堂中的小弟弟,始建于1723年,1912年重修。因毗邻的药厂未能迁出,所以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出它的模样来。然而室内精美的科林斯柱子及哥特式的尖拱券,使堂内高大雄伟而不失秀丽。 东交民巷天主教堂始建于1901年,原是为住在此地的外国人所建,现划归北京教区所有。它的入口也在南面,从外到内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三个主尖塔和多个尖塔状装饰物上下呼应,相得益彰。

  

  北京西直门教堂(西堂) 摄影/马健

  

  

  

  不要错过那些千真万确的玻璃镶嵌,那是哥特长裙上最绚烂的花纹,和尖券织成信徒理想天国的幻境。步入堂内,夕阳阳顽强地透过花窗散落一地,幽暗里你找寻着巴赫的踪迹。没有管风琴,但可以听见穹隆顶端传来的风琴声,这又是哪一首赞美诗呢?

  

  王府井大街上的东堂,始建于1655年。由于地震和战乱,曾多次被毁,1904年重建,至今整整100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东堂的正立面朝西。其建筑形式为罗马式。粗壮的壁柱,一高两低的穹隆形圆顶,奠定了它浑厚的风格。随着王府井大街扩建工程而整修一新的东堂,入夜时灯光异常绚丽。堂前广场,加喷泉地灯,圣若瑟纪念亭雕像洁白。院门虽没有了围墙,其建筑风格和色彩与教堂配合得丝丝入扣,逾衬托出教堂的辉煌,引得无数游人、情侣堂前留影,不少艺术影楼更是把它作为了拍摄的外景地。

  

  

  

  

  

  规模最大的,是北京西什库教堂(即北堂)。1703年开堂,1887年从其原址(中南海湖畔蚕池口)拆除,重建于西安门内西什库;并在1900年整修时加高一层。1985年,教堂修缮一新,更加光彩夺目,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外墙的色彩还未曾褪去,灰蓝填满没有几何存在的每一寸墙面。完美的对称尖券,简朴的玫瑰窗,无数座尖塔和三扇几何门,当然还有忠于职守的四圣徒像。红色大门上复杂异常的铸铁雕花,总让你想起中世纪手抄经书上那些纤细富丽的首字母。科林斯束柱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是支撑哥特最华丽的线脚。那么尖塔又是什么,是缀满周身的蕾丝,无论正立面,还是十字堂。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一高一矮搭配,中西式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叫绝。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

  

  北京西什库教堂(北堂) 摄影/袁红

  

  

  

  除了上述的四个北京最著名的教堂外(东南西北各一座),在丰台区(南城)靠近南四环的京开高速边,还有一座建筑风格十分现代的教堂,造型独特,曲线优美,非常值得观赏!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