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不少地方区县政府单位都积极上马政务类App项目,响应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号召!其实,要做好一款务实的工具类型的APP应用着实不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制作单位的信息整合能力、运维响应机制和不菲的人力物力的支出,尔后,相应的实际使用效果也有可能会差强人意。
几个月前,小编查询和体验的多款政务App大部分都存在版本长时间不更新、便民信息不足、有明显体验类的BUG等问题。日前由新京报曝光的政务APP“沉睡”问题,引起了舆论极大的关注。
诚然,“互联网+”遇上政务的时代,政务APP的开发已是个世界性潮流。这方面,国内的发展脚步其实并不慢。如2012年4月,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创办的“北京城市”成功进入苹果应用商店,成为中国首个、也是继纽约之后世界第二个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综合性城市形象推广App。但纵览国内政务APP现状,下载难、版本迭代慢、久不更新、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普遍存在。
僵尸化App的存在,反映出某些地方、部门对“互联网+”概念的叶公好龙。事实上,App开发,远不是砸钱开发这么简单,后期的功能迭代、更新、运营才是重点和难点所在。有相关数据表明,App应用的生命周期平均仅10个月,但政务App作为一种公共投入和公共服务的延伸,开发前理应最大限度上的做好评估,避免步入昙花一现的状况。
再者,并不是所有的政务需求都要独立开发APP!
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下,建设专业的政府网站或App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些产业园区和政府虽有官方网站,但大多较为简单,内容更新慢或是疏于管理,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网站。同时,政务APP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产物,相较于传统网站,App用户对于信息更新速度、服务便利显然要求更高。缺乏专业App研发思维的地区政府在运维App过程中容易惯性沿用办网站的思维,习惯单向度的信息发布,而忽视对用户实际需求的前期了解和用户体验,App的实用性自然式微。
拿大政府部门比较关注的招商引资工作来说,地方发展经济,离不开对接投资商和项目建设,而招商引资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前沿阵地,甚至被称为“生命线”。对各地方干部来说,当前存在的招商引资之困、正在发生的新经济形式之变,都会带来许多工作上的思考与启示。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在竞争激烈的招商工作中如何利用当前“互联网+”的前沿方式脱颖而出?小编目前在国内应用市场上观察到一款名为“招商引资宝”的App,软件由厦门的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研发,APP名称已很直观地表示出这是一款专门围绕招商引资工作所研发的App。
“招商引资宝”作为一个布局全国范围招商引资的App,搭建地区招商人员和投资人线上沟通的桥梁,恰恰突破了政务App的地区局限性,将全国招商资讯、本地招商展示、招商项目和投资商动态集中到一个平台,大大增加了用户黏度。同时,该产品对信息的专业整合能力也远远的超过了自立门户的地区政务App,且专业的UI开发给用户的体验良好度远胜于还困在网站思维模式的地区招商App。
以往谈到政府网站的僵尸化现象,不少地方给出的理由都是财政支持不足。部分政务APP的虎头蛇尾,同样有这一原因。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府单位在开发App前,还是应充分考虑到资源供应能否跟上,不能只抱着尝鲜的心态建了再说,而应该从运营机制和投入上都确保长期性和稳定性。在这方面,可尝试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App的开发和运营外包给第三方,或者直接入驻类似“招商引资宝”这样全国性的政务(招商)App,而不必自己大包大揽,如此或更利于实现成本控制与运营稳定性的平衡,同时不会局限于一个地区的效应,能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调动全国资源来帮助自己地区的发展和建设。
最后,在运营上,要把App建好维护好,必须先秉持“需求导向”并明晰服务目标,在这一点上,民营资本的App也更容易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只要真的把握“需求导向”,由始至终以专业化服务角度出发,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和宣传,在用户下载量和使用量稳定增加,达到一定量级后,政企服务型APP的平台效应开始产生后,僵尸化的政务APP情况才会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