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相依。深处内幕交易漩涡中的汉能薄膜,最大的变数也许不是来自于香港证监会的调查,而是来自于行业的发展。光伏产业一直以晶硅和薄膜为主导。目前晶硅电池在全球光伏市场占有主导地位,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二代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尚待突破和巩固,如果未来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大规模普及,汉能薄膜眼下的这些难关将迎刃而解。
7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通知,“自2015年7月27日起,汉能薄膜发电(下称“汉能薄膜”)将调出港股通股票,不得通过港股通买入,但可以卖出。”
港交所中央结算系统持股记录显示,截至7月24日,通过沪港通买入,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代为持有的股份数量约6.59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57%,以停牌前3.91港元计算,沪港通投资者手上仍持有价值25.7亿港元的汉能薄膜股份。
汉能薄膜为什么被移除?它还有哪些难关需要攻克?在沪港通的266只股票中,它是第一只被移出沪港通名单的股票,是否是最后一只?
第一关:被沪港通除名
由于被剔除出恒生综合指数等三类指数,汉能薄膜发电已经不符合港股通股票的条件
移出“沪港通”,是因为香港方面的监管措施,使得“汉能薄膜”不具备继续留在沪港通标的股范围内的资格。
7月15日上午,汉能薄膜发布停牌公告。7月16日,恒生指数服务公司宣布,汉能薄膜将被剔出恒生综合指数等三类指数,于7月27日起生效。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港股通股票包括以下范围内的股票: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的成份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A+H股上市公司的H股。因此,汉能薄膜已经不符合港股通股票的条件。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香港证监会并没有正式发文,要求港交所强制停止汉能的交易。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香港证监会官网搜索“汉能公司”,最近的消息即5月28日,香港证监会表示正在调查汉能公司:“证监会澄清,已就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的事务进行调查,有关调查仍在继续。”此后,再无任何新消息。
《国际金融报》记者8月3日致电香港证监会,发言人称,能公开的最新信息确实就是5月28日公布的调查。
“是否要求汉能公开未上市母公司的财务信息?”对于记者的继续提问,该发言人表示,除了官网信息外,无法公开其他评论。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公布与此相关的通知,签发机构是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该公司官网显示,是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业务之全权海外经营机构,于199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
第二关:复牌还需等很久
根据统计,香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期常常超过1年,截至目前,汉能薄膜仍处于停牌中,其未来走向仍是未知数
根据香港证监会的公告,“要求汉能薄膜提交包括其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2014年的经审核财务报表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
7月16日,汉能薄膜公告称,香港证监会要求其停牌的决定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负责公司法的律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我不评论具体个案,因为许多细节无法准确掌握。但就法律的通用原则而言,非上市的母公司作为投资人,没有公开财务信息的义务,不仅可以拒绝公开信息,还可以完全不理会证监会的要求,因为它不在证监会的监管范围内。”
为什么香港证监会不仅要查上市公司的财务,也要查其母公司集团的财务呢?焦点在“关联交易”。
“汉能薄膜”在2015年3月6日的公告中公开“持续关联交易之最新消息”,公告显示,子公司“汉能薄膜发电”拟与母公司“汉能控股”签署补充协议,其中包括136亿元的供应协议。“汉能薄膜发电”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拒绝提交母公司财务报表,但汉能薄膜在强制停牌后5天,7月20日,发布公告,“停止与母公司汉能控股的多项关联交易”。
汉能薄膜未来的走向仍是未知数。根据彭博的统计,香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期常常超过1年,目前证监会正在调查的19间涉违规公司中,有10家的停牌时间已超过了两年。
第三关:行业前景难料
薄膜太阳能路线是一个小众市场,“整个行业太小了,还没起来”,研发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企业手里
汉能可能还有自身的经营问题需解决。近10年间,内地的太阳能行业仅诞生过两位“中国首富”。一位是汉能的李河君,另一位是曾任尚德电力主席的施正荣。他们的共同点是技术革命性创新,一边带来财富快速累积,一边也因为市场、产业链配置、资本等外部资源难以平衡协调,而引发各方质疑。
根据汉能薄膜发电官网介绍,“汉能专注于薄膜太阳能路线,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第一、技术第一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2014年跟访特斯拉电动车全球CEO时,特斯拉公司内部匿名高管曾透露,特斯拉充电站将主要考虑使用汉能的薄膜产品。
这也是一项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技术。在薄膜发电技术之前,太阳能开发的主要技术是晶硅板发电。“薄膜发电技术也仍处于研发、初步应用阶段,薄膜发电技术占整个太阳能技术市场可能不足3%。”中建材集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蒋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目前,汉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的“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它是汉能崛起前膜发电技术最大的支撑者。蒋洋表示,薄膜发电研发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企业手里,汉能收购了欧美在该市场的几家主要公司,但这些公司的技术究竟能做多大市场,仍是未知数。
当记者问他薄膜发电在中国已经有哪些实际项目时,他表示只要去看汉能公司的项目即可,“整个行业太小了,还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