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行业论坛 > 正文

牛市暴涨暴跌需要反思

2015-07-08 08:45来源:和讯博客字号:小

  监管部门的“组合拳”终于产生了效果。周二沪深股市上演绝地反击,以上证指数为例,周二上午股指最大跌幅曾高达5.06%,尾盘则报涨5.53%。指数一个交易日内振幅达11%,一方面见证着多空双方博弈的激烈程度,也见证着市场震荡的剧烈程度。值得指出的是,大幅震荡不仅表现在单个交易日内,也表现在此轮牛市行情中。

  6月12日上证指数曾上摸截至目前本轮行情的高点5178点,11个交易日后即下探3847点的低点,期间最大跌幅25.69%。如果按照股指下跌20%即跌入熊市的标准测算,A股曾经跌入“熊市”中。而且,这还是在短短的11个交易日内发生的,也折射出此轮牛市行情是如此的“脆弱”。

  此轮牛市行情从去年7月下旬启动,“在彷徨中发展”的过程中于去年11月份迎来了央行的降息,此后牛市便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牛市行情也逐渐步入“疯牛”阶段。不仅大盘指数涨势如虹,个股表现更是异彩纷呈。监管部门所期望的慢牛、健康牛,在市场浮躁的心态面前早已变了调。而牛市的财富效应,又吸引着更多的投资者、吸引更多的资金加盟牛市,股指亦因之不断攻城掠地,并将红旗插上了5100点的“高地”。

  表面上看,从5178点以来的暴跌主要由监管部门去杠杆引发的,但其实却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下的结果。比如此轮牛市行情涨得过快,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6月份,11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涨幅高达1.5倍。暴涨之后出现暴跌其实也很正常。再比如今年以来大小非减持随着股指的飙升而逐渐疯狂,像兴业银行第二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系统一性次套现170亿元,乐视网的贾跃停抛出的百亿减持计划,以及众多大小非的大肆减持等,不可能不对市场产生影响。还有监管部门的去杠杆化。尽管其披露的数据表明配资盘、融资盘爆仓的比例不高,金额也不大,但其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却是巨大的。

  进入6月份以来,沪深两市震荡明显加剧。但从此轮牛市行情来讲,同样呈现出暴涨暴跌的特征。而且,由于杠杆的作用,本轮牛市行情与以往相比也明显存在不同。在股指一路走牛不断刷新七年来的高点的同时,A股其实也遭遇了几乎是一夜回到熊市的尴尬。特别是,6月15日以来的暴跌杀伤力巨大,也让千千万万投资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毫无疑问,如此昂贵的“学费”我们不能白交,否则,今后或许还会付出更大的市场成本。

  此轮牛市行情演绎至现在,笔者以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不少。其一,市场监管有待跟上。11个月内上证指数上涨1.5倍,背后其实是个股股价推动的,“疯牛”也主要表现在个股的疯狂上。事实上,此轮行情中,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并不正常,并且异动明显。如今年实施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在其方案未披露前,其股价涨幅远远超过同期大盘的涨幅,而高送转方案的公布则有力证明了个中并不简单。但对于此类现象,没有一家上市公司遭到调查,这却是另一种不正常。

  其二,两融发展不平衡的弊端更加凸显。尽管真正爆仓的配资盘与融资盘数量相对有限,但6月份的暴跌,配资资金、融资资金在其中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券商两融业务开展以来,融资与融券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日益突出。此轮行情中,融资余额最高峰曾达到2.26万亿,而融券金额则几乎可忽略不计。牛市行情中融资资金会助涨股市,一旦调整,也会产生助跌作用,这一点已表现无遗。如果两融业务能够平衡发展,A股牛市的格局将会完全改写,11个交易日大跌25.69%的惨剧定然不会发生。

  其三,此轮牛市既是一轮杠杆牛,也是一轮政策牛。在股指上涨过程中,多方力量在其中都发挥了作用。如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表态,既表达了监管部门对于股市的一种态度,也让那些嗅觉灵敏的“先知先觉”者能从中悟出巨大的股市“商机”。笔者以为,作为监管者,不宜直接对市场发出某种信号或暗示。否则,市场会进行过分解读,并最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市场的问题,还是应该交给市场。

  此外,在投资者教育方面我们同样需要反思。不仅是新入市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同样如此。像创业板如此疯狂,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难辞其咎。正是由于其将价值投资理念抛到九霄云外,在造就了创业板“辉煌”的同时,也为创业板从最高点暴跌近四成埋下了伏笔。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