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部分省区市调研了解到,当前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管理机制体制不畅、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专家建议进一步明确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会展业管理体制,强化监管力度,推动我国向“会展强国”目标迈进。
“婆婆”太多“各管一摊”
“举办展会报批是应该的,但中间环节障碍太多,有些报批甚至变成‘求放一马’。”广西南宁力帮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杰说,“我们很需要政府支持,但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很费劲‘婆婆’太多,经常弄不清楚谁负责、谁拍板。”
李林杰说,每次办展报批备案都要提前好几个月,按照南宁出台的会展业管理办法,通常报批备案环节包括商务、工商、消防、公安、城管等多个部门,若涉及食品和医疗器械展销,还要向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监督等部门报批。
东北某市展览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城市出国展和来华展归市贸促会审批管理,大型会展活动归市大型活动办公室总体协调和调度,国内展则由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各管一摊”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管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可说,2010年7月,国务院取消了国内展销会在工商部门备案的要求,但公安、消防等部门按照大型群众性活动的规定,还是要求主办方提供批件;一些城市依然要求对各类展会进行审批或备案,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程序相对复杂。
法制滞后无法可依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尚未建立相对规范的会展行业管理体制以及整体协调和统筹管理机制。刘大可认为,从政府职能来看,会展业归口商务部门管理,但在我国取消国内展的审批备案制度后,整个会展行业呈现出“管业态”和“抓项目”的“两张皮”现象。比如农业、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均可批准本行业系统展会,但这些部门在会展业态和会展行业管理方面又都不具有归口管理的职能权限。
乌鲁木齐市商务局会展管理中心副主任相玲经常感到困惑:“同题材展会的审批部门甚至都各不相同,乌鲁木齐曾同期举行过6个汽车展,自治区发改委、商务厅、招商局等部门都可以批展。”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说,部分城市虽然各自出台了会展业管理办法,但存在条文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与当前实际情况脱节等问题。会展业法制建设严重落后于市场发展实际,相关部门管理整顿行业市场乏力,导致部分展会重招展轻招商、重创收轻服务,而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侵害展商观众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理顺体制加大扶持
首先,进一步明确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大连市服务业委员会副主任郑斌、长沙市会展办主任杜中塔等建议,国家应对展馆布局和展会项目布局等需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宏观指导意见,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地区特色加强重点扶持,有保有压,提高现有展馆利用率,提升现有展会项目运营水平,严控无序竞争。
其次,考虑制定相对统一的会展行业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建议,出台全国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部门对会展业的管理、服务、扶持等职能。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展会主办单位、会展场馆、行业协会等机构的责任边界和监管职责,避免行政干预市场竞争,形成以市场为主体、优秀展览集聚、市场竞争充分、产业健康发展的整体格局。
第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一是加快资源整合,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会展企业向集团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会展配套服务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会展审计机构、专业会展技术服务公司、新型会展媒体等会展新业态,为会展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会展企业及名牌展会评定认证体系,淘汰劣质展览的经营主体。依法打击在会展活动中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企业行为,净化会展环境,提升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完善人才评价认证机制。专家认为,针对目前我国会展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宜积极发展会展高等教育,培育会展特色专业,重点培养各类会展高级管理人才。采取政府办学、行业协会办学、与会展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相结合,建设会展储备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会展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完善会展人才评估机制,带动会展行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