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邵氏家族独霸香江数十年的秘密

2014-01-15 11:10来源:《中国企业家》字号:小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在香港清水湾家中安详离世。

    除去追悼尊荣之外,公众格外关心其身后财产安排,并对邵逸夫所设立的家族信托进行诸多解读。

    在香港开埠的一百余年时间里,产生了诸多世家巨族。但那些在商场上杀伐决断的商业巨子,却终难控制身后家族兴衰。

邵氏家族信托:家族传承+慈善捐赠

    近年来被内地所逐渐了解的家族信托,在香港豪门是常用的财富传承手段。它可以有效避税,隔离风险,保障或是增值财富。更重要的是,创始人可以通过在信托契约中附上特殊条款来约束家族信托受益人的行为,以其所希望的形式竭力维持家族的长盛不衰。

    目前公众所了解到的邵氏家族信托信息很有限:1995年,邵逸夫指定由注册地在百慕大Shaw Trustee (Private) Limited担任其家族信托的受托人(以下简称邵逸夫慈善信托)。邵氏慈善信托全资持有Shaw Holding Inc。(以下简称“邵氏控股”)。并通过邵氏控股,进一步控制邵逸夫在香港的影视帝国。

    对于这样的信托安排,有业内人士认为,值得注意的两点是,这是一份由私人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安排;指定的受益人是“包括信托契约挑选的任何人士或慈善团体。”

    邵逸夫舍专业受托人机构不用,而是成立私人信托公司为其持有资产。除去需要庞大的财富之外,本人和家族也要对相关的资本运作有足够专业的理解和判断。此前,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有类似的安排。邵逸夫还希望这份家族信托能够兼顾家族与公益利益,这样的案例也并不多见。

    “颇有意思的安排”,业内人士认为。家族信托关乎个人私隐与家族秘辛,真正了解核心资料的人不多。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外界其实很难获知创始人的真实意图,专业人士也不敢随意揣度。

    所幸这份家族信托已经运作了近20年,至少留给我们推断的空间。

邵氏家族独霸香江数十年的秘密

    “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邵逸夫曾如是说。这样的半句话,几可概括他的前半生。

    邵逸夫生于1907年,有兄弟四人,在电影行业各胜擅场。百年来邵氏兄弟自上海飘至南洋,终落至香港。

    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结婚,婚后育有两子两女,其中长子邵维铭、幼子邵维钟。

    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邵氏兄弟”)由老三邵仁枚、老六邵逸夫发起成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称雄香港,1971年成功上市。

    在邵氏电影如日总天之时,邵逸夫也开始筹谋进军电视业。1967年,他与利孝和、祁德尊等人创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利孝和任职董事局主席。

    此后在TVB举足轻重的方逸华于此时正式登场。方与邵逸夫早年相识于新加坡,后跟随其来到香港,开始其相伴亦独立的下半生。据称,方逸华被安插在TVB的基层,几乎把所有的岗位都做过一遍。

    1980年利孝和去世,在其夫人利陆雁群女士的支持下,邵逸夫成为TVB的掌舵人。自此,便进入了长达四十余年“铁打的邵逸夫,流水的兵”的发展期,内有方逸华的鼎力支持,外有新加坡财团支持,TVB得以独霸香江数十年。

    纵观上个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香港从多种文化激荡并存,渐渐形成本土文化。那是传奇的三十年,竞争与变化异常激烈。在商场上,邵逸夫绝非心慈手软之辈。邵氏电影与嘉禾,TVB与亚视;人事纷争如邵逸夫和邹文怀……每一场角逐都堪称传奇。

    1984年,TVB也成功上市,邵逸夫的影视帝国终于完全建立。

    除去香港,邵氏家族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极具实力。邵逸夫曾透露,由于其在新加坡财力庞大,邵氏可以在新港两地融通资金,甚至可以在香港银行无限额透支。

    而根据报道,邵维铭、邵维钟两兄弟也是由在新加坡的伯父抚养长大。不过早在邵氏兄弟成立之初,邵维铭就已经加入公司任职执行董事。但自黄美珍去世后,以强势闻名的方逸华上位,执掌邵氏基金和TVB。此后,邵维铭、邵维钟两兄弟退出董事会,并曾公开表示无意接手父亲产业,后移居新加坡从事地产等业务。坊间对邵维铭、邵维钟与父亲关系不和的版本颇多。

    1997年,在黄美珍去世十年之后,90岁的邵逸夫与62岁的方逸华在拉斯维加斯简单注册结婚。不明就里的人越发相信,邵逸夫对方逸华的偏爱胜于子女。直至如今,仍旧有人将方逸华与邵姓家族所获得的财富进行对比,认定前者终究是输家。

    实情真的如此吗?作为百岁人瑞,邵逸夫本人就是一部中国的近代史,其心胸格局远远超出TVB式的家族争斗。

    仍旧要从1995年邵逸夫成立的家族慈善信托中寻找端倪。“家族信托是创始人和家族智慧的体现。”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创始人需要决定哪些意愿可以帮助家业长青,同时还要选择执行者,并最终决定整个信托的架构。

    设立一个兼具家族传承与慈善捐赠的信托安排,邵逸夫究竟想留给家人什么?又留给世人什么?

    “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这是“六叔”语录的下半句。

    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每年向内地的捐赠都超过1亿元。公开资料显示,邵逸夫历年捐赠额逾百亿港元,覆盖科研、教育与医疗等诸多领域。其中,仅向内地捐助的“逸夫楼”就超过40亿港元。

    这些慈善活动大多由邵氏基金捐出,其唯一资金来源就是邵逸夫本人捐赠,已耗掉其公开资产的一半左右。

TVB股权争夺战

    2008年,已过百岁的邵逸夫开始着手安排退出江湖。彼时邵逸夫直接持有邵氏兄弟2.97亿股股份,方逸华拥有137.8万股股份,两人合计持股比例为74.92%。

    至于TVB,除去通过邵氏兄弟持股之外,邵逸夫还分别通过“赐一有限公司”及“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拥有TVB3350万股股份,方逸华则拥有114.6万股股份。邵逸夫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拥有TVB32.5%的股权。

    对于这两家公司,邵逸夫的处理方法并不相同。他选择将邵氏兄弟私有化,TVB则择机出售。

    “邵氏兄弟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它更容易私有化”盛富资本及协纵国际总裁黄立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其介绍,每一部电影可以视作一项独立的投资。在拍摄完成后,依靠出售版权收回成本、贡献持续的现金流。每一次投资彼此独立,便于管控。再加上股价估值低迷,私有化后还可从中获利。

    而电视则需要实时决策,对管理层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且需持续运转。TVB股权较为分散,不到33%的股权尚不足以绝对控股上市公司。若其子女无意打理这项资产,很难真正掌控公司。而且TVB作为业内龙头,不止估值很高,更牵涉到未来香港的舆论方向。

    从感情方面,TVB倾注了邵逸夫太多的心血。因此,六叔一心想寻找到一个符合心意的买家。据港媒透露,最多时曾有5个买家与其商榷购买TVB股权事宜,其中就包括李泽楷。

    邵逸夫展露其作为资本高手的锋芒,通过股权运作击退亚洲教父级人物郭鹤年的敌意收购,并不惜得罪首富李嘉诚家族以高报价阻遏李泽楷进一步要约。

    此后,邵逸夫曾选定碧桂园的杨国强接盘TVB。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杨未能获得国际财团支持,无奈铩羽而归。最终被台湾首富王雪红为主的财团以55港元/股、总价62.6亿元的代价购得邵氏手中26%的股权。另斥资近20亿港元购得TVB清水湾地皮一块。

    2011年1月26日,TVB正式易主。

    “大隐隐于市”,曾经有形的产业帝国就这样化作现金流入邵氏慈善信托,再度以投资的方式进入市场之时,必然面目全非。纵使六叔“子女缘薄”,巨额资产运营收益所得也将传承子孙,守护家业长青。

    很大一部分财富将继续用于慈善事业。尤其是方逸华有生之年,依旧会通过邵氏控股为其打理余下资产。在邵氏控股的董事会成员之中,除去方逸华之外,还包括Venus Choy、Meage Choy及LiKit Yee Jenny。值得注意的是Venus Choy,蔡云儿。公开资料显示,该名女士曾经或是仍任职于香港医院管理局,同并担任香港防癌会筹划委员会委员。

    与隐去的家族产业相比,慈善反而将成为邵逸夫的有形资产——那些矗立在内地广袤土地上的“逸夫楼”将永远提示学子们记得这样一位慈善家,其精神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于世人。

    邵逸夫用自己一手搭建的家族信托架构,来昭显其非同一般的气象与格局。

(责任编辑:羽篪)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