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的社会还需要人与人之间行面对面的沟通,那么会议就存在巨大的市场。
从形式来说,会议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传播的参与度高、形式丰富、反馈直接,甚或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如何运用会议的这种,进行有效的传播,或者说如何把传播的信息与会议这种形式进行有效结合,是MICE行业一直关心和探讨的话题。为此,笔者认为,优秀的传播能够让会议插上隐形的翅膀。
会议包含几大要素:when-会议开始时间(或持续时间);where-会议地点确认;who-会议出席人;what-会议议题。
不得不说,会议的第一特性就是when,这决定了一个会议的传播是有时间局限的。针对这个局限,传播计划的制定以及时间节奏的掌握就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会议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那么,怎样才能把传播策略和手段把握得恰到好处,真正为会议插上隐形的翅膀呢?笔者认为,核心在于两点:制造传播内容和组合传播方式。
首先是制造传播内容。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无论是会议议案,还是新一届领导人的亮相,以及方针政策的出台,内容是传播的根本。针对国家如此重要的会议,这些内容元素,必然吸引全世界眼球,引发全民热议,以及全媒体主动传播和争相报道。《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CCTV1新闻联播播报、微博微信转发热议等。内容已经是传播的根本,而当下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所以,为了提升会议的影响力,首先必须保证一个有传播价值的内容,才能引起目标群体的兴趣,带动社交讨论。
今年9月,专为国内外提供能源领域大型解决方案某新能源集团,开的一次会议,其专业性和局限性很强,如果只是规划传统的会议传播内容,将无法达到吸引大众媒体眼球、主动传播的效果。于是,会议组织者将内容及形式做了一些尝试:增加了展览展示区域,邀请与会者和媒体参观。
当具有现代艺术建筑流派风格的展示区展现在与会者眼前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激发了想象空间。这个环节区令与会者们流连忘返,印象深刻。
再来说组合传播方式。传播方式有很多种,美通社发布的年度调查研究传播报告指出,媒体的曝光度依然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超过80%的专业人士采用这种传播方式,尤其对会议的前期造势来说效果更明显。在今天,新媒体和多媒体的使用率分别占传播比重的60%和40%,并且正向着视觉化、人性化和互动化转变。
如上述提到的新能源集团,其总裁要去美国参加一个新能源大会并发表演讲,在如此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中,该总裁在大会期间若能接受一些外媒的专访,一方面不仅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传播美国会议品牌。
经过策划与协调,大会期间,该总裁接受了CHINA DAILY美国版、彭博社Bloomberg News、福布斯经济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Xportreporter等5家主流媒体的采访,并根据媒体属性,选取不同的新闻点与报道角度进行传播内容策划,从而通过参加一个会议,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品牌传播。同时,也让大会更多了解了中国、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的新能源行业。 (作者:曹萱,恒瑞行集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