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信贷流转平台”若顺利推出,不仅将加速7月以来监管层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的“信贷资产证券化(ABS)常态化”,改变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模式,甚至有可能使理财资金兼具“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之功效。
外媒的一则新闻报道颇为吸引业内人士关注:“银监会拟推贷款批量转让系统。”该报道引述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的说法称,酝酿中的系统试图让信贷资产在银行之间彼此转让,被称为“信贷流转平台”,并将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下称中债登)登记和交割。
而此前国内银行资产证券化试点,其登记托管清算事实上皆在央行主导的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清所)中进行。
酝酿中的“信贷流转平台”已由3家不同类型的代表银行进行“监管测试”,有望年内正式上线。
当“信贷流转平台”这个名词尚未出现时,一些银行内部的不同业务部门已经为争夺“资产证券化”业务权限而打得不可开交。
王艳(化名)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品经理。而其所在的银行,投资银行部与金融市场部已经“不相往来”。
“先是投行部门发了一则有关ABS业务规范的文,接着是金融市场部发了个‘除ABS以外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规范的文。后者连细节都没来得及改,基本上是全文照搬。抢业务也应该有点技术含量。”王艳有些为投行部忿忿不平。
而在更早之前,该行投行业务条线已经联合多个部门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筹备上进行了详细分工,并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来负责相关事宜。
本报记者通过该行金融市场部内部人士了解到,尽管ABS属于传统投行产品,但由于该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都归于金融市场部,而目前第二轮试点已经发行的几单ABS事实上是放在上清所登记结算,在银行间市场招标发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因此认为,该部插手资产证券化业务,不但是顺理成章,且似乎更具优势——分管该部门的副行长级领导同时兼任该部门总经理,且直接分管资产证券化相关业务;而券商、信托等同业渠道因为相关业务长期合作,关系也更为稳固。
不过,一旦银监会推出“信贷资产流转平台”,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或将发生戏剧性改变。
据了解,“银团贷款与交易系统(二期)”由中债登在相关部门指导下负责筹备,而中债登可能比银行业协会具备更完整的交易结算技术优势。
而酝酿中的“信贷流转平台”正是由中债登在上述交易系统基础上花费月余时间改造完成,并于上周由3家不同类型的代表银行进行“监管测试”,有望年内正式上线。
实际上,搭建银团贷款系统平台被认为是建立银团二级市场的第一步。该系统初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希望以此规范业务流程,促进市场的形成。而此番“信贷资产流转平台”的现身也被市场人士解读为建立信贷资产转让二级市场的第一步,并且不排除与交易所合作的可能。
“只要再经过银监会牵头讨论和征求意见之后,就能正式上线。这个平台旨在推动贷款转让的标准化与批量化,形成可转让的信贷资产包,用于形成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这也是基于“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更有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精神。
他同时表示,“信贷资产流转平台”管理办法的制订将基于银监会此前向金融机构下发的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的相关规定,即“102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