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信托市场值得关注的点有二:一是规模的下降;二是预期收益水平的下降。
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数据显示,从成立情况来看,2013年5月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成立374款,成立规模为512.07亿元。与4月份相比,5月集合产品的成立数量和规模分别减少了1.32%和14.19%.同比来看,2012年5月成立信托产品356个,增长5%;去年同期成立规模608.33亿元,下降18.8%.但在用益信托工作室5月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统计中表明:5月“成立数量和成立规模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对此用益信托工作室李旸解释,这是因为对原有数据进行补充更新和校正的问题总体上,5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和成立规模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
一般而言,进入四五月份以后,信托产品的发行和成立开始进入正常,5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与规模环比和同比数据均下降,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是否意味着信托规模开始降下来了呢?
从纵向数据上看,4月信托产品成立的数量和规模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数据表明,4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了14.5%和27.6%.究其原因,有市场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这是因为8号文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股权性资产融资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如果银行不出担保或回购函,意味着要占用100%的风险资本,因此一些银行同业资金大量购买信托受益权,导致信托产品规模上升。5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和规模的下降,应该意味着银行同业资金对信托受益权的购买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从信托产品发行情况看,5月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大增了50.7%,发行规模增长了11.5%.益信托工作室李旸介绍,统计中,对于成立情况与发行情况统计方法的不同在于,从成立情况统计一般是按照成立时间是否在当月统计的;对于发行情况的统计则是按照发行日期是否在当月统计,一般信托公司产品发行后,有些是在当月成立,有些则可能延续到下一个月成立,因此信托产品的发行情况可以说明信托公司产品发行的意愿。因此,从5月信托产品数量和规模环比双下降,但发行环比上升的情况可以看出,5月银行购买信托受益权的意愿已经降低,但信托公司产品发行的意愿仍然很高。结合进入6月以后市场中资金紧张的情况看,信托公司依靠银行途径扩大信托规模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小了,要继续扩大信托规模,信托公司应该寻找新的资金来源。
从5月的行业动向上看,目前一些信托公司的确已经开始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比如今年5月,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与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的“海富通昆仑信托型养老金产品”首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复,首创了信托公司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联合设计发行标准化金融产品的全新业务模式,为信托公司开拓了新的资金来源。再如5月上旬,外贸信托与5家保险机构及3家评级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保信合作新模式。而早在今年3月,外贸信托已与两家在行业排名前十位的保险公司达成合作,两家险资已认购外贸信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目前来看,从资金来源的角度,信托公司继续过多依赖银行的局面可能将要改变。网络上,因为近来市场资金面紧张,甚至有人笑称,做单一信托的信托经理可以放假了。由此可以看出,信托公司将面临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和合作模式的转变。这一点,也应该是5月数据中值得关注的一点。
5月数据另外的一个看点是信托预期收益水平。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数据表明,5月集合产品的平均收益继续处在下降的趋势中。从预期年收益率来看,2013年5月份成立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跌破9%,为8.51%,环比下降了约0.49%.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0.92%,具体来看,除了1年期的集合产品外,其他两档期限的产品预期收益同比下跌尤为明显。综观今年各月成立的集合产品,5月份平均预期收益首次降至9%以下。从整体看来,近期中长期产品预期收益下降趋势比较明显。5月份成立的集合产品平均期限为2.02年,较上月增加了0.04年,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36年。记者观察到,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统计,2012年1至5月的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9.38%、9.60%、9.36%、9.10%和9.61,到5月平均年预期收益水平为9.49%,今年以来这一数据出现了明显下降,除1月预期收益保持在9.17%为5个月以来最高外,其他月份都在9%至9.1%之间,5月更跌破了9%达到8.51%,5个月的平均年预期收益为8.95%,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今年以来5个月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期限却比去年同期延长0.49年。
一直以来,信托公司对于资金的运作,都是“高来高去”,即高资金成本进来,高预期收益付出。“高来高去”的运作模式中,高预期收益信托产品吸引了广大投资者,成就了信托规模的不断扩大;但是高资金成本也成为了信托公司心中之痛,为取得高收益,信托公司必须承担高风险,同时也约束了信托公司许多业务的开展,比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提出的信托与融资租赁之间的合作。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的下降可能是与整体经济形势有关,一方面能够承受高资金成本的项目难找;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信托公司经营上趋向保守,即使有一些敢于给出高收益的项目信托公司也不敢做。而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期限的延长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对此,中诚信托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玉国解释,这种时间跨度较小的期限延长应该与信托公司跨周期产品设计因素关系不大,因为短短几个月不可能跨周期。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从技术层面上,目前信托公司的产品设计中,几乎每一个产品都加入了3到6个月的风险缓冲期,因此使信托产品期限拉长,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从项目层面上看,目前的确出现了融资方要求拉长期限的现象,原因还是在于为流动性紧张,企业对未来资金供给不是很乐观,因此想拉长资金使用期限,但企业原因对信托产品期限的拉长因素并不是特别大,仅仅是一点点。
无论如何,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的降低应该是一件好事,低资金成本让信托可以更有条件选择资质相对更好的项目。而期限的延长上,目前还不能看出信托公司跨周期产品设计的痕迹,这一点应该更值得人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