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CEO艾伦:把福特的美国传奇搬到中国

2013-06-05 09:48来源:环球企业家字号:小

    作为年收入2,890万美元位居全球汽车行业薪水最高的人,作为《美国偶像:艾伦·穆拉利与拯救福特之战》一书的主角,福特汽车全球CEO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正在把在美国重整旗鼓的故事搬到中国。

    2013年3月,穆拉利例行公事飞往中国区:根据计划,他今年到中国的时间和次数会是以往的三倍。“如果这个信息都不能传达对中国市场的看重,就没有别的信息可以表达了。”福特亚太区总裁萧达伟(Dave Schoch)解释说。

    福特将亚太区总部在2009年7月由泰国曼谷迁至中国上海。这使得现任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 (John Lawler) ,与亚洲事务负责人萧达伟的办公室能够紧挨着。“我们经常走入对方的办公室,”萧达伟说:“我大部分工作时间花在支持中国市场的发展上。”他将罗礼祥负责的中国市场,比作驱动福特在亚太地区的一台发动机。

    福特过去10年在中国发展,在外人看来一直是扮演打酱油的角色,但是就在一年之间,它成了中国市场最黑的黑马。2012年福特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全年在中国共计批售汽车62.7万辆,同比增长21%,这与日系竞争对手相比,增长尤为迅速。今年前四个月,福特中国批售销量261,927辆,劲增49%。

福克斯效应

    福特增加的销售量通过什么实现?“产品竞争力是直接因素。”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沈军说。汽车产品是载体,一家公司一切设计、研发、营销等方面的心血最终体现在产品上。

    过去福特的车型投放周期慢,产品市场能力弱。1997至2007年间,长安福特仅有福克斯、蒙迪欧、嘉年华和S-MAX四款车型,其中主要依赖福克斯的销售。因为产品乏善可陈,福特在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一直在2%徘徊。

    福特在华的改变必须提及一段历史,虽然其情节早已为人熟知。2006年,福特家族后裔比尔·福特力邀前波音高管穆拉利扭转公司的颓势。穆拉利重塑福特的方式是打造全球统一的福特品牌,他提出了“一个福特”战略,核心是利用福特全球资源,在全球统一平台上,使用同一套制造流程,通过各地不同的业务单位分担开发新车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成本,从而使提供更多新车型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成为可能。

    作为整个战略的一部分,福特于2009年在中国推出“更好计划”(Better Plan),即“15X15计划”,也就是在2015年前向中国市场推出15款新车。

    这是一场大规模推介新款车的闪电战。这意味着从2012年到2015年,福特平均每年引入中国5款新车。为此福特计划在华经销商网络数量翻一番,并全速推进在建的五个工厂。实际上,从计划发布之日起,福特所做的事情本质上只有一件:推出新产品。

    在闪电战打响之前,福特花费3500万元,在中国一二三线城市进行超过10场专项调研,用来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在华发展战略重要一点是通过聆听中国消费者,把他们的需求和希望反馈到‘一个福特’全球战略当中。”萧达伟介绍,近几年福特的市场研究非常多,调研往往匿名,消费者并不知反馈的信息交给福特汽车,也因此更能讲出真实想法。

    2012年第二季度上市的新福克斯是15款新车当中的第一款。上市后,新福克斯的成绩令福特满意。专业资讯机构IHS Automotive数据显示,新福克斯成为2012年全球最为畅销车型。该产品去年在中国销量接近30万辆,使福特在中国市场上的形象得到提升。

    去年福特在中国翻身主要靠福克斯,现在福克斯依然热销,而刚上市的SUV翼虎已经出现了加价和付了订金提不到车的情况。这两款车火爆的原因很简单:抓住了80后主力消费群的需求。福克斯和翼虎外型都是夸张的流线型设计,而车内部电子智能和娱乐系统也是目前所有品牌中最丰富的。苹果推出SIRI系统一年后,新一代福克斯就安装了国内首个人机交互系统SYNC,这是福特汽车与微软联合开发的。

    穆拉利希望把福克斯的经验复制到其他车型上。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福特向市场推出了新翼搏、翼虎、福克斯ST,以及改款嘉年华和探险者。今年下半年,福特继续推出新蒙迪欧,以及嘉年华ST车型。

    逐步推进“15X15”这项超常规计划的正是去年年底刚到任中国的罗礼祥。此前,罗礼祥多年担任福特亚太及非洲地区首席财务官。由于福特的财务部门跟其他部门的合作紧密,罗礼祥说:“做财务的经历给了我一个优势,就是对业务和企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并非巧合的是,萧达伟同样为财务出身。

    J.D.Power亚太区中国总经理梅松林认为,福特增长迅猛的原因是“恰当的时候引进了恰当的产品。”梅松林说:“SUV处在一个发展的高峰期,高峰中的高峰是中小 SUV。”福特在中国已有了全系SUV家族阵容—翼搏、翼虎、锐界和探险者,在增长迅速的SUV市场中占据优势。福特在中国的扩张计划也会倚重EcoSport和Kuga这样的小型SUV。

    产品及其竞争力加速了这家美国汽车公司在华的快速增长。从2012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福特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2.5%上升到3.6%。福特计划到2015年,每年全球销量增长至800万台。预计在未来10年,福特60%至70%的业务增长将来自于亚太地区,其中,主要增长将来自于中国市场。

    伴随推出新品闪电战而来的还有巨大挑战。15款车密集推出给福特的制造、设计、推广、销售在内的整个运营带来压力。“一下子吃十个海参,虽说很补,但不一定是好事。”沈军认为,目前福特的渠道网络优势不明显,产品力优势会因此打折。

顺应中国文化

    怎样能够保证产品“快速”并且“恰当”推出,同时又具有竞争力?福特找到了几个突破口。

    现阶段福特能够密集推出新品的原因,要追溯到几年前的美国金融危机。当时,通用等企业的车型开发受到影响,而福特扛过了金融危机的脆弱时刻,免于破产保护,其新品开发因此受到影响较小。汽车产品开发有一定周期,从消费者理解、概念设计等步骤一直到产品诞生需要几年时间。福特当时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的持续,今天收到了成果。因此,福特这一波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强。

    产品推出的快速也折射出“一个福特”战略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力。把一个全球车型引入到中国市场,再针对本地市场的特殊要求进行改动,这种做法让福特的产品迅速推出并有着价格的相对竞争力。大众汽车是全球平台化战略最早也是最典型的例子。现在,福特实施的平台战略优势也开始显现。

    在产品设计方面,福特也具有强烈的“一个福特”色彩。亚太、欧洲及美洲设计工作室定期交流、协作,共同进行符合全球平台的设计。然后,他们针对各地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进行部分细节改变。最新的例子是,全新概念车Escort由福特全球设计团队分工设计,它的前大灯由一组宝石形状镶嵌而成的8字形组成,8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吉利数字,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元素。

    对中国人使用习惯和审美的了解,基于福特在中国市场开展的专门调研。他们发现中国消费者对于细节要求高、对潮流尤为敏感。因此,在设计上增加了新蒙迪欧的LED头灯和尾灯,这个设计在北美Fusion上没有。

    福特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车型的配置以及智能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在中国推出的一些车型的智能技术高于美国市场。对于占整个中国车市份额25%的C级车市场,福特也试图使用类似方法争夺。如果从价格上把C级车市场分为高中低三类,价格最高的是配置最新技术的包括新福克斯、高尔夫7等车型。福特表示,使产品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优势,就要让中档价格的车型配有高科技。

    福特今年在华发展的一个特性是全系产品和最新技术的增长。外资车企通常的做法是在美国和欧洲推出新技术,然后再拿到中国市场。福特决心做出调整和改变,例如,搭载1.5L的EcoBoost在中国首推。

    福特在产品设计上坚持“两条腿走路”,即有新福克斯、翼虎、新蒙迪欧这些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产品,也有针对某些市场专门的车型,比如在美国市场的F-150皮卡,还有Mustang车型。“这种战略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市场多样需求,尤其是不同市场之间一些差异明显的需求。”福特欧洲执行设计总监马丁·史密思(Martin Smith)说。

    对比十年前的消费者反馈,福特发现原本喜欢保守车型的中国消费者现在更青睐新潮车型。如果把设计分为三种:一种是极端化设计,另一种是试图满足所有人审美需求的大众化设计,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中间。福特会把极端的设计推向市场,也会在设计上寻找消费者审美的共通性,但绝对摒弃介入两者之间的设计。福特亚太设计总监乔尔·皮亚斯科夫斯基(Joel Piaskowski)说:“虽然是给全球消费者设计,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做得中庸。”他认为福特重要的设计理念是不盲目跟随潮流,而是坚守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在2013年上海车展福特展台上,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Escort概念车全球首发亮相,萧达伟和罗礼祥站在熙攘的人群中。有人提问,福特如何达到2015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6%的目标?“当然是通过不断引入新产品。”萧达伟毫不犹豫地说。

(责任编辑:羽篪)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