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知识产权 > 正文

音乐付费说易行难 网友凭啥埋单?

2013-04-12 16:17来源:腾讯字号:小

  难道真的像传言那样,自7月1日起就要付费才能从网络下载音乐了吗?专家总说网站搞好服务才是王道,那么网友到底愿意为啥服务埋单呢?其实,网络音乐收费讨论由来已久,但总是不了了之。“近些年我们一直都说要收费,好像每天都在说明天就要收费啦。但其实要实现下载付费,在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着名音乐人张亚东认为,网络音乐收费在7月1日施行还很难。相比2007年开始的卡拉OK版权收费,网络音乐收费没有一个像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那样的第三方组织来代理收费,而音乐网站又因为害怕“枪打出头鸟”,也不愿意挑头收费。

  2003年音乐网站“九天音乐”开始转型做“收费的正版音乐网站”,在业内堪称首吃螃蟹者。当时“九天音乐”有50万用户,平均每个用户每月付费30元,一开始似乎看到了曙光。不过随后百度推出MP3搜索服务,“九天音乐”遭到致命打击,用户流失率超过90%。网友用脚投票也着实毒辣。

  对于屡屡出现的收费苗头,网友早想出N个对策。@等爱的傻小子说:“先把所有的歌曲都下载了,只听老歌,不听新歌。”一项网络调查更表明,一旦收费,30%的网友选择从此在线听,超过60%的人将千方百计从其他渠道获取免费音乐,网友态度十分淡定,“总有牛人替我们想出对策。”

  此外,关于怎么收费的细节问题也未有定论。作为内地最大的两家免费音乐提供商,腾讯和百度均称暂时没有针对所有音乐下载的收费计划。酷狗音乐副总裁伍巧思坦言:“只要腾讯和百度任何一家没有采取行动,其他音乐网站收费就意味着流失用户,大家都不会冲在前面冒险。”据了解,大型音乐网站目前基本都和唱片公司签署了版权协议,由网站每年支付百万元甚至更高的版权费用,从而免费向网友提供下载服务。由此看来,网络音乐收费的博弈仍将路漫漫。近年来,我国唱片业受到网络的冲击,歌手难以从唱片发行中获得收入,市场急剧萎缩。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约有1000多家音乐公司,而如今坚守阵地的已经屈指可数。

  从音乐事业的长远发展看,的确需要建立鼓励音乐创作的输血和造血机制。支持有偿音乐消费的网友也多是理性地看到了这一点。目前,新浪乐库在其微博平台上就“你支持音乐进入正版化时代吗?”这一问题发动网友投票,截至3月26日上午10时,1000余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45%都选择了“支持正版”,30%选择“无所谓,只要好听接受合理收费”,只有25%的人选了“反对收费”。

  张亚东谈及亲身经历时说:“这些年一直在进步,从最早的完全收不到钱,到现在能收到一点钱。有很多网站找我谈歌曲版权的购买事宜,但是基本上一首歌一年也就给我1到2万元钱,都是买断式的,不是按收听或下载比例给我。当然,总比不给的强吧?”下载音乐收费在欧美、日本等已十分普遍,但我国歌迷早习惯了免费音乐,扭转起来并不容易。网友“恋钰jie”就表示,“叫姐付费可以,但要让姐享受到值得付费的服务。”看来,收费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

  今年3月,国内民谣女歌手曹方做了一个尝试,她将自己的新专辑《浅彩虹》做成了独立的APP,放到苹果商店里付费下载。除了传统的唱片,《浅彩虹》更加适应智能手机的特性,比如手指一划,就会出现彩虹的特效,歌词背景是精美的动画。此唱片定价30元,上线一周,就在APP Store里冲到了前十名。其中苹果拿分成的30%,音乐人和技术开发者平分剩下的70%,而在传统的经过唱片公司和互联网渠道推广以后,音乐人一般只能分成3%至5%。

  百度和腾讯现已开始试水收费、免费“混搭”模式,对于普通音质的MP3,试听和下载都是免费的;但要想下载高清、无损品质的音乐,每月收取5元至10元的费用。从“QQ音乐”来看,已有300多万用户愿意每月交纳10元升级为绿钻会员,以获得更高品质的音乐。移动互联网也在为网络音乐收费创造条件。比如以前在PC端,用户不用注册就可以下载歌曲。现在网络音乐平台与手机绑定,不仅提高了平台对用户的黏性,也方便精准了解用户需求,创新个性化的服务。

(责任编辑:朴素)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