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工业物流规模增长趋稳,在社会物流总额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物流成本适度增长,运输成本仍是重中之重,管理成本和保管成本快速增长表明工业企业物流业务正在由生产、销售环节向供应链一体化扩展。此外,工业企业的现代物流理念正逐步树立,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提高,如剥离物流资产、整合物流资源、改进物流服务等,有力支持了工业企业主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物流效率来看,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有所下降,反映出近几年来出物流效率继续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物流规模增长趋稳,工业物流仍占据主导地位。2012年,与整体经济增速缓中趋稳相适应,工业物流增速适度放缓,但依然保持较快发展。全年社会工业品物流总额达到16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增速比社会物流总额高0.2个百分点,比GDP高2.2个百分点。说明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工业物流是拉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改善,有力的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决定了物流需求规模和结构。工业物流仍占社会物流的主导地位,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91.4%。近年来工业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及改造升级,加速了物流需求的释放。伴随我国现代物流迅速发展,工业物流规模逐步扩大,工业品物流总额在社会物流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并逐年提高。从近三年的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由90.2%上升至91.4%,上升的幅度似乎并不很大。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工业品物流总额所占比重呈现着稳步上升的趋势,2005年为85.7%,2009年突破90%,2012年1-11月则上升至91.4%,7年间上升近6个百分点。
二是物流成本费用率连续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物流成本费用率是衡量一个行业物流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重点企业物流成本调查汇总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费用率从2009年的9.8%回落2011年的9.3%,呈连续回落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运行效率仍然偏低,存在较大差距。以日本为例,2011年日本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4.9%,仅有我国的一半。从工业分行业情况来看,物流成本费用率分化趋势明显。一是传统工业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高于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随着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视,政策、资金逐渐向这些工业行业倾斜,行业物流取得优先发展。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物流格局有待优化。
三是管理成本和保管成本快速增长,工业企业物流业务正在由生产、销售环节向供应链一体化扩展。从成本结构上看,工业物流中运输成本仍是重中之重,保持适度增长,比重稳中有降;保管成本受利息成本增长带动,保持较快增长,管理成本占比有所提高。
工业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同比增长4.8%,增速回落与货运量增长趋缓有关。据重点物流企业调查情况数据,在需求增速回调的情况下,货运量同比增速是呈现下降的趋势,运输成本增速相应放缓。工业企业物流保管成本同比增长7.5%,所占比重为31.4%,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成本同比增长14.1%,所占比重为16.1%,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物流复杂程度提高,煤炭物流人力成本及安全投入也在增加,预计人力资源成本仍将保持增长趋势。总体来看,工业企业为提高整体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其物流业务正在由生产、销售环节向上向下延伸,向采购环节、供应链一体化迅速扩展。管理成本和保管成本快速增长,推动了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的增长。但从成本管理角度看,只有对所有环节的物流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才能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最低。
四是工业企业树立供应链理念,物流外包趋势明显。汇总数据显示,工业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剥离物流资产、外包物流业务、整合物流资源、改进物流服务,有力地支持了自身主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企业调研情况看,一些工业企业分离物流资源,成立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公司,在搞好母体公司物流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社会物流业务。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融合趋势明显,产业链合作走向深入。一些工业企业将物流服务作为战略发展重点,加快向产业链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物流服务领域延伸,带动工业的服务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工业物流取得较快发展,但仍然相对落后。专业化程度较低、一体化运作进程缓慢,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是思维转变与工业物流发展不协调,制约了工业物流的发展。现代工业强调生产和流通二者并重,强调供应链上下游建立互利共赢、长期合作的契约关系。而我国工业产业受“重制造、轻服务,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在低利润、高成本条件下,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能产生的巨大作用。错误认为降低物流成本就是要降低物流服务价格,工业物流需求方对物流企业压价剥利现象较为普遍。各种因素导致整个产业链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高。而工业物流费用率高居不下正是工业物流发展思维滞后的直接表征。
二是工业物流与工业经济发展不协调,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我国物流整体水平逐渐提高,现代物流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资源周转效率上大有可为。但生产服务业特别是物流业与工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并不明显。工业整体上未能形成与其相应的具有效率和竞争力的物流供应链。企业的采购成本高、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量大,资金占用多且周转缓慢和周转期较长,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受到很大制约。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存货率为9.6%,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5%的水平;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9次,远低于日本和德国9-10次左右的水平。此外,生产、流通以及消费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面对市场波动,产供销难以协调一致,流通环节蓄水池的调节作用消失导致库存成本上升。
以煤炭行业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月报数据,2012年1-10月我国煤炭行业存货增长16.9%,比工业整体高6.8个百分点,库存成本占比达到39%,比工业整体水平高4.3个百分点。当前,工业化进程过度依赖投资和规模扩张的外延增长方式,对资源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直接加速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市场白热化、同质化竞争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工业企业效益下滑,难以为继。工业物流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工业物流转型升级,日益成为工业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一是要围绕核心工业企业,建立完整的工业物流产业链。目前工业物流服务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更多地表现为集群的竞争、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和产业配套能力的竞争。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形成完整的工业物流产业链,才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开发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物流支持。
二是建立功能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工业物流服务体系。具体来说有4个方面:对于传统工业,提升改造现有工业物流水平。对于中小型工业企业,要建立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创新工业物流服务模式。对于产业集群,要统筹工业物流服务。
三是继续加大对工业物流供应链投入,增强工业物流在提升效率,改善效益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工业的订单经济中,工业物流供应链能够发挥其在降低成本、提高固定资产效率、缩短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减少整体库存水平、加快现金周转次数、改善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