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证监会公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如何增加此类公募牌照,这对股市的基金面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证券报采访部主任王栋琳就此做出点评:
从新规里面看,券商保险和私募开展公募基金的门槛是进一步的降低了,对于市场整体的资金链以及相关机构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型的保险公司和业绩弹性大的券商有望受益。
比起此前曾经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此次正式的规定中进一步降低了相关机构开展公募业务的门槛。比如对于证券公司就删除了净资本不低于10亿和分类评级B类以上这样两项条件;对于保险取消了偿付能力指标的要求;对于私募则是把资管规模的要求从30亿降低到20亿;另外新增了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和创业投资管理机构。6月1日基金法实施之后,以上的机构就可以开始提交申请。
从对市场整体的影响来看,这样的新规对于资金面是有一定利好的作用,但将是逐步显现的过程。对于存量资金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更多是体现在对于未来的增量基金的影响下。更多的机构可以开展公募业务,更多种类和来源的资金直接与市场对接,多样化的资管服务的手段和方式,这些长远来看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
不过这样一个规定影响还是体现在对机构营业能力的提升上。首先是保险有望得到比较好的影响,目前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被认为是各类机构中最有条件率先开展公募业务的,有的保险公司也已经成立了相关的业务部门。险资从事公募业务规模优势最为突出,据预测,到2020年国内公募业务规模可以达到13到15亿,其中保险的份额可能要超过10%;另外保险营销能力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保险的金融牌照也是目前最为齐全的,在获得了公募基金的牌照之后,保险集团中的各类金融业务应该说种类是更加丰富,产业链更加完备。
其次券商也有望获益,门槛降低之后更多的券商可以获得资格。目前在上市券商中,中信、宏源、光大、东吴和华泰都已经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