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有近80年历史的美国知名新闻类周刊《新闻周刊》,停止发行印刷版杂志,全面转向名为“全球新闻周刊”的数字版刊物。由于美国《新闻周刊》巨大的影响力,其停止出版印刷版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球关注,也引发了关于传统媒体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明天,你会用什么方式看新闻?
“纸质媒体赶紧想办法吧!赶紧行动起来!不要再固步自封。”2012年12月28日,网友“汉墨先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样一条信息。引发他感慨的,是他看到的一条新闻:美国《新闻周刊》出版最后一期印刷版。据报道,《新闻周刊》是排在《时代》杂志之后的美国第二大新闻类周刊。但其订阅者数量已经从最高峰的300万减少至150万。近年来印刷媒体广告业务锐减,日益影响到整体商业操作。据该刊判断,目前已达到必须以全面数字化形式来最有效吸引读者的“临界点”。
《新闻周刊》于2012年12月31日发行印刷版的最后一期,其网络版定名为“全球新闻周刊”,以付费模式来提供支持,同时通过电子阅读器和网页来发布内容。自2012年12月24日起,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一些媒体界人士更是在微博中迅速转发这条消息,不少媒体还组织了专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讨论,制作了专题。2012年12月28日,记者在新浪微博中以“美国《新闻周刊》”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找到了374160条结果。
更有一些国外媒体将《新闻周刊》停发印刷版列为“今年全球重磅公司新闻”。作为美国一家具有全球影响的杂志传媒,《新闻周刊》的决定所具有的标志性和象征意义更为引人注目。2012年12月31日的《新闻周刊》封面上,在“最后一期印刷版”字样的前面使用了“#”字标签。这不仅意味着《新闻周刊》以诗化的方式向社交媒体致意,且表明社交媒体是导致该杂志纸质刊物走到尽头的原因之一。
《新闻周刊》带给我们的疑问是,报纸和杂志走向网络是大势所趋吗?数字化媒体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了吗?事实上,《新闻周刊》不是首个向数字媒体转型的时事动态类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2010年就停止发行印刷版,专攻网络版。此外,具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因亏损而于2009年停刊印刷版。而其网站的月均浏览量目前已达400万人次。2010年,《西雅图邮报》出版了最后一期报纸,转型为新闻网站。2005年,《赫芬顿邮报》上线,这是一家新闻与分析网站,聚集了大量实名认证的高端博客作者。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提供的数据,2011年5月《赫芬顿邮报》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纽约时报》。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大洋两岸传统媒体面对的局面大同小异。一场“阅读革命”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尤其对“80后”、“90后”来说,新媒体已经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许莹是一名1982年出生的公务员,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郑州市辖区内的一个镇政府工作。她说:“如今上网很方便,家庭有电脑,办公室有电脑,哪天不上网,感觉一天就白过了。自然,上网也是获取自己需要信息的主要途径。”许莹在镇政府做文秘工作,平时要写很多报告、总结等文字资料。她说:“需要什么内容时,百度一搜索,相关信息常常有几百万条,能让自己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是报纸、杂志不具备的。”
也正因为做文秘工作,许莹对报纸没有完全放弃,每天都会翻一翻当天的报纸。她说:“小时候没有电脑,也不能上网,所以我还是看报纸、看电视长大的,对报纸仍然情有独钟,对国内、省内发生的重大新闻,在网上看过之后,还要看看报纸,一是习惯,二是报纸可靠,因为,有时候不完全相信网上的东西。特别是报纸上的评论,有思想、有观点、有深度,很多评论剖析透彻,语言精美,这些都是目前新媒体所不具备的。”许莹看到好的报道或喜欢的评论,就剪贴下来,粘到自己的剪贴本上,说自己得空就温习温习,受益很大。
“80后”许莹的阅读习惯是新媒体、报纸兼顾,1990年出生的杨梅则是彻底的上网一族,平时很少看报纸。她说:“在我童年成长中,父母就教我学会了上网,因此,上网早已成为自己的阅读习惯,在电脑上、手机上阅读,比看报纸方便、快捷。”她称,上大学时,每到夜深人静,宿舍拉闸熄灯后,同宿舍的舍友们笔记本电脑插着备用电池在坚持“工作”,就算躺在床上,也会继续打开手机上网。有什么新鲜事或重大新闻,都会传到网上,供大家分享。大家通常在电脑前解决吃喝,实在憋急了起来上一下厕所。很少看报纸,“所有新闻网上都有”,书翻得更少。
杨梅去年大学毕业后到郑州市一家网站工作,职业特点更加强了她与新媒体的联系。她说:“我很少看报纸,我的很多同学也一样。如今上网太方便了,一部手机,网遍天下。同学、朋友之间沟通也是通过飞信、QQ、微博等途径,这多方便呀。”家里有没有亲人订阅报纸?杨梅说:“姥爷姥姥订有报纸。这是他们一生的习惯,手机上网根本不会。”
有人说,“50后”、“60后”的人喜欢在办公室一杯茶一张报,用纸笔抒发灵感;“70后”的人喜欢打开电视,聚在一起了解世界;“80后”习惯打开电脑,点击鼠标获取信息;“90后”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随时随地与外界联系。拥挤的公交车上,严肃的会议上,丰盛的聚餐中,隆重的婚礼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重复一个动作――低头摆弄手机。看新闻,传照片,写微博,用手机来打发时间,用手机来交流情感。
杨梅完全认同这种看法,称这就是如今“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生活”。《新闻周刊》停“纸”也在国内的传媒界引起争论。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的重重包围之下“突围”?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家庭的报刊订阅量在过去60年持续下降,有专家预测,2040年传统媒体领域将失去最后一个读者,这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将网络、手机等终端作为自己开拓市场的利器。
“我们要给《新闻周刊》转型,而不是向它说再见。”《新闻周刊》两年前与“野兽日报”网站合并,“野兽日报”创始人、主编蒂娜?布朗说,他们的品牌质量或是新闻业务依旧非常强大,只是对印刷媒体出版和发行模式的一次改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主任程士安女士则认为,无论媒体格局如何变化,人类始终有获取信息的需求,数字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信息内容的承载形式,对于我国当前的新闻传播业态来说,专业从事新闻报道的机构,它的可信度、权威性和信息灵敏度仍是个人不可取代的。
不少专家的观点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一种良性竞争,传统媒体作为内容提供商应着眼于自身的专业性,坚持“内容为王”,在内容提供领域做到极致。2012年初,在海口举行的一次媒体合作峰会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垂林发言时透露,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通过聚合资源和全媒体转型两大战略,推进该集团从平面媒体向全媒体文化传媒集团转型发展,未来的南方报业集团将不仅仅以印刷方式进行内容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