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网游公司管理变革:完美世界的蜕变

2012-10-24 15:09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字号:小

完美世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杨海

  完美世界,中国领先的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之一。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网络游戏企业一直致力于创造优质的互动娱乐产业品牌,基于自主研发的Angelica3D游戏引擎、Cube引擎以及Eparch2D引擎为平台开发各类网络游戏,陆续推出《完美世界》、《武林外传》等网络游戏产品。

  过去,在依靠流程与制度的组织里,员工需要按照流程规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而在一家靠创意吃饭的企业里,制度可能就显得不太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但随着组织越来越庞大,人才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即使是一家完全靠创意生存的企业,接下来也需要考虑制度与流程管理。

  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468.5亿元,这个市场里的主导者绝对是靠创意吃饭。而且,同其它IT互联网行业不同的是,过去和现在都是游戏产品牵着客户的鼻子走,而非被客户所引导。以IT外包行业为例,其特点是无论员工还是产品,都绝不能出错,否则要付出沉重代价,因此,这类企业要依靠流程和制度管理,它们往往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与流程体系,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尤其关键,依靠他们的经验和对制度流程的谙熟,推动公司前进。

  而网络游戏公司恰恰相反,允许员工出错,甚至通过不断试错去推陈出新。

  这类公司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换句话说是不需要管理——管得太死会扼杀员工创意,管得太松,制度形同虚设。

完美世界里的不完美管理体系

  在那样一个“诸侯混战”的年代里,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意团队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完美世界在不长的时间里便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的领导者,其产品占中国游戏出品份额的40%,并于2007年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

  完美世界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和管理并没有多少关系,只要有人、有资金,基本就能站稳脚跟。放眼周围,无论巨人、盛大抑或暴雪,没有哪个公司是靠管理崛起的。当其它行业拼管理、拼制度、拼流程的时候,网游市场还在“野蛮生长”。

  创意公司的优势在于集思广益,创意无限,不能受制度的束缚。一个项目产品,几个人拍拍脑袋就可以申请立项,接下来就会有资金和人员支持。但坏处也很明显,项目搁浅甚至流产是家常便饭。

  “一件产品,计划月底完成,常常无法完成。很多项目都是大家集思广议的结果,觉得某个项目不错,于是便开始干,但做着做着觉得太难了,做不下去,导致时间拉长。”现任完美世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的杨海,原来就职于海辉软件集团。习惯了流程化的管理运营,对完美世界“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适应了好一阵子。

  在其它企业里,经理人的成长路线相对较清晰,无论销售还是市场人员转做职业经理人,以前都有过带团队的经验,而完美世界的经理人则完全技术出身,随着公司越来越大,需要他们承担起经理人的角色,去带团队,同时还要继续从事技术工作。因此,完美世界的经理人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角色,还兼具技术研发与指导。

  其次,技术类的员工转做管理会遇到很多棘手问题,而这些困难在此前从不曾遇到过,完全的跨领域。完美世界有很多从事艺术工作的经理人,如动画师、美术师等,他们身上兼具艺术家的气质。

  “这些人虽然已经担负起管理者的角色,但我们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继续发挥自己的艺术灵感,如果他平庸了,整个团队就会变平庸。所以他们的第一要务并非管理好自己的团队,而是如何激发整个团队的创新激情与活力。但从另一层面来看,如果经理人太在乎艺术性,也会忽视管理工作。因此,如何平衡这二者的关系,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杨海说道。

  完美世界大量的中高层经理并非经理人出身,管理团队能力不高,虽然他们在技术领域可谓长袖善舞,但在管理方面完全是盲人摸象,因此HR很大的精力放在对经理人的辅导上。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大挑战。原来的公司靠逐层级经理人管理、驾驭着公司这部大机器,HR只是其中一个零部件。对完美世界和杨海来说,HR需要承担很多人力资源份外的工作。

未来需要走正规化管理之路

  大型角色扮演游戏的市场转变突然,似乎在一夜之间就从PC转到了IPAD、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大家都没有准备。

  从外部市场层面来看,网络游戏行业从2005年发展至今,经历了波峰和波谷,现在到了相对平缓的发展时期,如果说过去是“野蛮生长”,那么未来则需要走管理正规化之路。

  完美需要一场以精细化管理为主导的变革,来完成转变。

  “我们很早就判断出这一趋势,举例来说,网游市场逐渐成熟,利润摊薄,以自我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即将翻页,各企业需要拿出更好的产品回馈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和研发进程,之前的积累便会付之东流,很快会被对手赶超。”

  从人才竞争的角度来看,沟通方式日新月异,人与人不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员工对行业内各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跳槽频繁,无论哪个管理环节出现问题,马上考虑换公司。

  完美世界近两年开始加大经理人引入力度,为了避免对业务产生影响,他们先从职能部门入手。

  “完美世界的历史并不算长,没有特别资深的员老级员工,所以空降兵对员工的顾虑并不大。所以引入职业经理人,先从人、财、物等流程规范入手,打造人和技术平台,让那些在这一平台上工作的员工渐渐感受到职业化的存在,并最终遵守规范。”

  杨海举例说,过去立什么项目,只要领导同意即可。但将来会规范化管理,前期要有调研、可行性的报告与分析……并不是为了束缚员工,而是追求更高效率与更大的成功率,我们要让员工、经理知道这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他们个人的成功,毕竟谁都不愿意工作在无法按期保质成功的项目上。

  另外完美世界开始注重对员工和经理人的培训,这也是转变工作方式最快的一种方式。“经理人的职业化素养并非一两天或听几次培训课就能提升,我们也不需要他们短时期内完全转变为职业经理人,只要头脑中有职业的概念就行,善于从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其它部门的专业意见要能听得进去。”

  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人与人、部门与部门间的信任过程。在专业技术领域,可能没有人比他们更懂技术、更专业,但在管理范畴,之前确实缺少类似训练。

  “变革的意图非常清晰,就是要求这些管理者不但是技术领域的专家,同时还要胜任管理者的角色。而这一层面的转变,他们需要多听、多看、多学,要让他们理解组织的存在、清楚公司的战略,尤其对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要能听得进去,有了问题懂得寻求专业力量的支持……”

  完美世界目前有4000多人,其中管理者400多人(初级经理200-300人,中高级经理100多人),他们推出了针对初级经理的“完美经理人”项目,针对中高级经理的“雷霆战士”项目。

  “作为一家创意公司,过去关注员工的绩效主要考量KPI的完成情况,而我们希望从员工影响力层面去关注,KPI只是其中一项,如我能为公司分享过什么,我为其它部门分享过什么……也许某位员工只是一个工程师,但他的影响力很大,我们希望挖掘出一些对公司影响力大的人。未来给他们一些培训,他们的影响力会更大。”

  事实上,完美世界不乏这样的员工,在一些其它部门的项目会议上,他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且被采纳,反响非常好。这些人在自己负责的项目上表现也不差。但如何发现这些人,并创造这样的平台氛围,鼓励、培养他们一专多能的特长?这是今后重点要做的事。

管理:从无到有 需要一个过程

  成熟企业在管理变革时期,很可能CEO一句话或者发几封邮件,公司由上至下就进入了变革状态。但完美世界不同,员工职业化程度不高(偏重在技术领域,对管理上并不重视),市场决定了这个行业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引领者,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未来的发展模式已经很清楚,经历了前些年的暴发式增长,未来更考验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变革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尽管变革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比较稳健。

  “我们强调所有的变革都不能影响业务,强调做最专业、最优秀的游戏产品,保证每年有新产品上线,这样做也是为了变革有足够的资本支持。”

  变革最大的挑战在于公司领导者对于变革管理的坚决程度、经理人的角度认知与转变、学会从公司层面思考问题,还有来自内部资源——财务、IT、人力资源等的支持。

  因此,变革的触角最先伸向IT信息化领域。

  以往完美世界采用Peoplesoft,遵循严谨的绩效考核流程,但在创意类公司,这类看似严谨的人力资源软件工具,渐渐就成了摆设。考虑到这一情况,现在换成了类似SNS的内部社交网站,页面风格很像微博。

  “这么做一是为了让管理流程、规范化,其次也是为了让冷冰冰的管理工具更加人性化,便于大家理解。”在杨海看来,外企之所以有精细化的管理流程,是因为其背后往往有一套技术平台做支持,例如数据和管理工具,人置于这样的流程当中,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

  “而对于完美来说,对数字数据及工具的使用还很欠缺,数字化管理是薄弱之处。我希望做到的是图形化管理——经理们一打开电脑就能看到当天有哪些事情需要处理、哪些员工离职、入职……数字、数据、报表等专业工具现在还不适用完美,大家也会有抵触。”

  变革的目的是让所有的高级经理知道企业的战略从哪里来?如何制定实施?

  “我们让他们参与战略的制定并配合实施,今年将战略分为四部分,每季度完成一部分,第一季度是理解战略;二季度是分解战略;三季度是实施战略;四季度是战略反馈……”

  紧接着,完美世界将变革的触角伸向控制人员增长,从内部挖掘潜力上。

  “以前项目即将到交付日期,为了赶项目,经理说招多少人HR就负责招多少。但现在不可以,人员就那么多人,但还要把项目完成。”

  这一做法让经理抱怨颇多,但必须要经历这样的阵痛期。杨海清楚,多数公司里,业务部门的话语权都要大于人力资源部,所以控制人员增长要从业务部门的最高层开始控制,并坚持下去才会形成习惯。

  “我们现在又进入了另一个阵痛阶段——不仅冻结人员招聘,还冻结资金投入。”杨海谈道,变革过程中,有一些员工不理解、不支持,离开了,但更多的人坚持留下来,共同渡过这一阶段。

  “这些都是企业变革时期必须付出的代价,正常现象。”杨海说道。

(责任编辑:羽篪)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