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目前在校留学生2548人,攻读学位的692人。与复旦大学相比,留学生总数要少三分之一,学位生要少四分之三。南大副校长杨忠表示,奖学金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因素,一般的规律是1个奖学金名额能吸引10名海外学生来华就读,而南大乃至在宁高校留学生规模扩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奖学金名额偏少。
“我校每年来自国家汉办的奖学金名额只有40个,加上教育部的100个和学校设立的50个,全校奖学金名额只有不到200个。”杨忠说。
与部属院校不同,省属高校还能享受江苏省政府为留学生设立的茉莉花奖学金。该项奖学金于2010年设立,主要用于资助省属高校的外籍优秀大学生,标准为研究生3万元/学年,本科生2万元/学年。去年,茉莉花奖学金安排600万元,覆盖265名留学生,占全省15815名留学生总数的1.68%。但同年,京、沪、浙三省市市本级财政安排的留学生奖学金总额分别为6000万元、3000万元和1000万元。
近年来,浙江一些城市为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纷纷为留学生设立市级政府奖学金。据了解,杭州和宁波市政府奖学金的最高额度为每人每年3万元,义乌每人每年1万元,覆盖面均为当地留学生人数的15%。
制约留学生数量增加因素颇多
东南大学副校长浦跃朴认为,制约海外留学生总数增加的另一个主因是高校的国际化课程数量偏少,对留学生的接纳力不足。国际化课程要求用英语教授,但不少高校英语(非语言)课程开设能力还不够。
以南大为例,目前任教的海外学者约100人,主要从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能用英文直接教授专业课的师资并不多。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大目前开设的英语专业课共有30多门,分布在28个学院,与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留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限制了国际化课程的开设。目前我市留学生来源以韩国和日本为主,南京大学一名长期从事留学生工作的教师说,不少亚洲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开设国际化课程,他们往往听不懂。
已经开设的课程也有教材和配套教辅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各高校国际化课程的教材主要从国外引进,因为教育体系的差异,引进的教材并不能完全适用,但教材和教辅的自主开发能力几乎没有。
高校也应打造优势学科 建立品牌意识
来自尼日利亚的奥玛在南师大留学,他说:“在尼日利亚提起中国大学,人们首先会想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于南京的大多数高校并不了解。”
在某些学科领域,北大、清华并不总是能独领风骚,南京的高校也有着很多名列国内前茅的学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堪称我国“气象领域的黄埔军校”,据介绍,目前在我国的气象系统,国家气象局6名正副局长中的5名、省局以上的官员中的55%、气象系统高级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中的63%都来自这所长期以来名叫“南京气象学院”的学校。在国际上,这所学校也声名远播。该校副校长蒋建清介绍,该校是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全世界23个培训基地之一,是亚太地区的培训中心,为全世界128个国家培养了1300多名气象官员。现在在校的1120名留学生中,80%都是来攻读学位的。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表示,虽然南京的高校成为国际上“中国高校”的代表还不容易,但依然有一些优势学科在国际上有相当的影响力,高校应积极发挥此类学科的优势,打造更多的吸引留学生的品牌。
南京拟设留学生政府奖学金
在前不久召开的教育国际化专家研讨会上,南京市领导表示,南京将设立政府奖学金,支持高校扩大留学生规模,吸引优质生源来宁学习。根据初步计划,明年起,有望新增1000个奖学金名额,最高额度每人每年2万元。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对此感到振奋,他甚至为奖学金想好了候选的名字——“钟山奖学金”、“梅花奖学金”、“市长奖学金”等等。他说,奖学金在扩大留学生规模方面,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就像催化剂一样,少量的钱能起到大作用。它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还会在宣传城市、提升就业层次,进而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方面有巨大的后续效应和长期效应。
此外,我市还将加大力度吸引国际教育人才。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将高层次的国际教育人才、培训机构的学者、教师等加入全市人才引进计划,从而提高国际化课程的开设能力。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留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