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人力资源 > 正文

联想之道:以平衡艺术稳住并购方高管

2012-08-02 16:14来源:世界经理人作者:李国刚字号:小

  据研究发现,企业在并购后的第一年,被并购方47%的高管会离开;在头三年里,被并购方75%的高管会离开。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获得IBM的研发和市场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载体是管理者和员工。如何保持原IBM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让联想有充分的时间吸收、消化各种能力并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又一挑战。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人力资源的艺术:永远的平衡

  为了保证原IBM的管理层稳定,联想在并购整合过程中可谓是煞费苦心。

  “我们要提升效益,我们要实现协同效益,就得裁员重组,原来的IBM高级副总裁史蒂夫下不了手,因此我们就挖了一个高手。”在CEO的人选上,杨元庆考虑了很多。为了并购初期的“稳定”,联想高薪聘请了原IBM高级副总裁史蒂夫·沃德担任CEO。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持原IBM PC的客户稳定、员工稳定,其实“就是要让IBM员工和客户不至于产生太大震荡,让他们信服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这一招确实稳定了原IBM军心。加速整合以后,联想又聘请了原戴尔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威廉·J. 阿梅里奥出任集团总裁兼CEO。这位新CEO更加熟悉亚太及日本业务,更符合联想进入“增长为要”第二阶段的整合需求。

  外籍CEO对联想的形象和整合进程是必要的,但联想和IBM两个体系的冲突更现实地摆在联想面前:老联想和原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两个团队,哪些人可以进入新联想的高管层?“跨国团伙”如何统一薪酬和激励?这些都考验着联想的平衡智慧。

  中外员工之间的待遇和工作量倒挂令老联想人不满。新联想的美国雇员为2000人,员工总福利为2461万美元;而中国区的雇员为1.68万人,员工福利仅为2746万美元。美国雇员的人均福利成本是中国雇员的8倍左右,但大中华区这些年一直赢利,美洲区则常年亏损。同时,由于高管薪酬与国际接轨,2006年联想薪酬委员会大幅提高董事长杨元庆及董事的薪金,令某联想副总裁愤然离职。

  平衡的结果就是妥协,暂时的“平均主义”。杨元庆提出老联想和IBM个人电脑业务各有90人进入新联想高管层,且在一年之内保持稳定,不进行内部晋升。

  解决了团队的排列组合,就要考虑具体问题。整合之初,老联想和IBM PC业务的员工的身份大多做了变更,薪酬结构、目标体系、考核系统、激励体系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保证双方不同国籍、不同肤色员工的内部公平,联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内部激励的统一整合。

  首先统一的是双方高管与员工的薪酬结构,全部调整为固定薪酬、业绩奖金、福利及长期激励几个部分。

  其次,确定固定薪酬的内部公平统一。固定薪酬是依据所在的岗位价值确定的,在全球非高管员工分为10个薪酬级别,每个级别按照宽带薪酬体系确定了一定的宽幅区间,不同岗位适用于不同级别。确定级别宽幅之后,集团会确定每个级别的中位线数值,根据公司薪酬策略,选择了市场50百分位作为薪酬目标,并根据权威的市场薪酬调研报告,确定不同国家的具体薪酬水平。

  再次,确定了高管的福利标准和长期激励标准,比如出差相关(飞机舱位级别、酒店级别、餐饮级别),医疗补贴标准,外派政策、休假标准、不同级别的股票期权标准等,保证无论是何种肤色的高管,都享有同等的福利待遇和长期激励。

  最后,是确定业绩奖金。联想借鉴了国际通用的P3考核方式,即先设定目标优先级,然后进行绩效考核,最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激励。

  目标、考核、激励的统一调整以及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不仅保证了内部员工的公平,而且通过提高薪酬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吸引高水平人才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员工士气,让这支整合初期的“跨国团伙”蜕变为有统一组织、统一目标、统一激励的“联合多国部队”。

人才紧缺的挑战:国际化人才告急

  并购完成之后,国际化人才的缺口成为联想的软肋。应届毕业生虽然对企业认可度高,并在联想发展历史上体现了重要价值,但是没有国际化视野和经验,加上过去沉淀下来的职业经理人少之又少,联想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人才紧缺的挑战?

  早在2004年并购谈判开始的时候,公司内部就已经抽调了一批英文基础好,有一定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人参与并购谈判,以应对海量的英文文书和资料的翻译、解读。正是从这时开始,联想已经开始意识到语言正成为联想人在国际化起步阶段的一大障碍。

  此前,公司每年招聘的新员工,除了应届生的英文水平稍好之外,社会招聘中几乎不要求外语水平,至多要求英文四级或六级。当时杨元庆的幕僚团队中还有一名专职的英文翻译。当时,公司业务中很少能够接触到英文,即使加入公司前具备一定英文基础的员工,工作几年之后,因为疏于应用英文几乎荒废。而正在此时,公司上下听到了令人振奋鼓舞但也让人忧心忡忡的并购消息。

  在很快到来的国际化大踏步进程中,英语已经成了员工是否能够承担并购后变化了的组织和业务要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购后,有一大批曾经是联想的业务骨干但英文缺乏自信的员工感到失落,先后离开公司或退出业务一线。与此同时,一批英文水平突出但业务能力中游的员工迅速上位,承担重要岗位和职责。

  并购之后,联想的招聘需求上,几乎都多了一条:英文流利。字面上看似乎是从英文级别的要求到口语程度的变化,其实是对英文水平的真实要求。这一条的增加不要紧,联想的招聘难度一夜之间提高了不少。招聘人员惊奇地发现,原来仅仅增加这英语流利一条,就会使很多按照老标准完全合格的候选人在今天不能通过选拔。而当时,国内业务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人才,几乎全都集中在有限的几家外资企业当中。从这几家外企挖人很快提上了日程,猎头也是从那时起第一次敲开了联想招聘的大门。

  但显然,单纯从外企定向猎取人才并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所有人才需要。刚刚走出国门,外面的世界看起来还那么陌生,急需有海外经验的候选人为联想带来更多外面的真实信息。因此,有过海外留学、工作和生活经验的人,成为招聘人才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联想从未如此青睐“海龟”,海归人员的招聘数量成为联想全球各个角落的人力资源部门定期要向联想美国总部汇报的一个重要数据。

(责任编辑:羽篪)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