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康裕
三原康裕念大学时,就开始尝试设计和制作鞋子。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一双酒红色的拖鞋。我买了一张砖红色的皮,用化学材料在上面染色。”对他来说,这只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凡事希望动手做的年轻人的胡乱尝试。
三原出身艺术家家庭,从小学习绘画,大学也选择艺术专业。当时,除绘画和雕塑之外,许多物件的制作方法,如椅子、工艺品,他都已经弄得一清二楚。唯有鞋子,尽管每天都看到,却依然不知道怎么做。他把一张皮铺开,用水浸泡,再包裹到木质鞋楦上,用锤子敲出一个形状。“就为了自我挑战,我才选择制鞋。”他说“第一个作品当然是一塌糊涂。”
三原认为,真正的艺术不应该跟人离得很远。正因为不满足于挂在墙上、展出在美术馆里的艺术品,他成为了设计师。1995年,大学尚未毕业的他从发表男鞋作品起家,短短一年后就正式创立同名品牌Mihara Yasuhiro,推出男女装系列。1998年,他与Puma合作推出Puma MY系列,借此快速蹿红。
2007年起,他将自己的男装系列带到了巴黎时装周。在服装产业不景气的日本,三原的成功令人刮目相看。而21岁时做出的那一双鞋,便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在那以前,我做了很多艺术作品,都是些让人很难理解的东西。”他说,“做鞋是出于把艺术和人协调起来的一种使命感。”跟许多设计师的起步之路一样,三原最早也是通过为朋友做设计来进行摸索,因此早期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在三原眼里,这却不符合他的初衷。“如果它是独一无二的,那就又成了艺术品。所以我还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把独一无二的东西变成可以大量生产的,让它可以和人更好地亲密结合起来。”世人认为“独家定制”是艺术,三原康裕却偏要追求批量生产。他前往工厂,跟制鞋工人请教,不仅从中得到设计理念的启发,也获得不少乐趣。“鞋有左右两只,右脚看起来和左脚不同的话就会很怪。它们好像双胞胎似的,相同又不同,这是做鞋过程中让我感到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三原对鞋子情有独钟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它的实穿性。“不能说穿到马路上走两步就坏了。要把设计理念和现实壁垒取消掉,这是我每天都要经历的挑战。”在三原的眼中,鞋子就像一幢小小的建筑,要考虑到它的动感、重力的平衡、结构是否结实。这也是他能与Puma成功合作至今的原因之一:运动鞋是最讲功能的鞋款。而在赋予它们通常意义上的功能性的同时,三原又执着于让它们为穿着者增加自信。在他看来,这也是所谓“功能性”的另一方面,因为只有漂亮的鞋子,才会让你乐意穿着它出门,越跑越远。
三原康裕是一个学习艺术出身的设计师,并没有专门学过时装设计。他说:“有些设计师是学工科出身,也有些是学建筑出身的,其实大家都来自各行各业。比如三宅一生,他是我同一个大学,多摩美术大学的前辈。川久保玲学的是法学,山本耀司最早学的是文学。其实学设计专业出身的设计师,反而不是很多。我觉得从艺术革新上说也好,从商业角度说也好,反而是有其他专业背景的人能获得更卓越的成就。”
山本耀司为Y-3做设计,三原则和PUMA合作。“我跟山本耀司很熟,我非常尊敬他。即使他在商业上不是很成功,但他在文化上的意义非常重要。本来他的生意也有很多成功的机会,比如网上销售、成立一些新品牌,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一方面,这位前辈的存在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生代的设计师,我也受到一些影响——可以说我听他的名字已经听烦了。尽管Y-3跟Puma互相竞争,我们私下里关系却很好。Y-3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还是因为有其独到之处。”三原说。
作为已经开始在巴黎时装周上发布作品的新一代日本设计师,在经营方面,三原认为,“日本经济确实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时尚业的销售会变得困难一些。另一方面,这也不光是经济问题,更有价值观的问题:人们对于商品的价值认识发生了变化,高档的东西变得比以前更贵,价格低的则越来越便宜。
在这个急速变革的时代,可以说没有一个设计师能百分百地跟上时代节奏。拿音乐为例,以前大家买唱片,现在只要上网就可以下载。音乐界怎么做?出版业怎么做?大家都在探索新的路,但还没有人找到好的答案。时尚业也是如此。也许你有非常强的创作能力,创作了很好的作品,可一旦发布会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立刻会有一些小厂牌去复制它们,直接在网上卖掉。你的商业价值可能因此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真的很难做。
交易方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比如,以往要走到证交所才能做股票,如今在家中上网就可以。世界变得太方便了,给商业模式也带来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激烈变革的背景下,很可能非常伟大的东西已经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也许要到10年、20年之后,它的意义才会被发现。”
三原不会去特意去想什么样的人会穿着他的设计。但实际的情况是,客户可能还是稍微有些怪的人,比如设计师,或者是音乐人。统计数据显示,50%的年龄层是20-30岁,30%是30多岁,剩下20%可能是相对比较年老的人,但也不会超过50岁。欧洲和日本不太一样,在欧洲,时装购买力最强的客户是30多岁的人。而日本的年轻人特别注重时尚,他们会努力打工,把大部分收入用在买衣服上。到了30岁以后,他们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度就降低,因为要考虑现实生活,比如孩子要上学,自己要攒养老钱,就不能那么奢侈了。
日本的年轻人的着装风格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不一样,有种很特别的感觉。三原用一个词来总结日本年轻人的着装风格:突变。他说,日本年轻人到15岁之后,着装风格会出现一个大转折。他们不管世界上在流行什么,不看米兰和巴黎的时装秀上有什么。他们只是遵循自己的一种感觉,对某种风格的憧憬,但又做不与那个样子百分百的一致,于是给人没有完全学会的感觉,这就是很特别的一种东西。年轻人穿得有点cosplay风格、哥特萝莉风格,这些在别的国家看不到。
三原常在表参道地铁站看着来往的人群来找寻灵感。而最容易让他获得灵感的地方则是浴室。三原喜欢水,喜欢洗澡,也会去冲浪、游泳,他说自己在泡澡的时候觉得非常轻松 ,这样灵感自然而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