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旅游 > 正文

苏黎世:透明气泡里历史的见证者

2012-06-15 16:04来源:《名汇Famous》字号:小

苏黎世

    苏黎世人生活在一个透明的气泡里,溜进去的外来元素也会被瞬间融进它的色彩,生活在这个泡泡里的人们,像从森林里接过土地灵气的小精灵,好奇而热情地观察和拥抱纸醉金迷的世界。

    苏黎世是个无须亲身前往也能加以描述的城市,是银行家和政客心目中的欧洲金融中心,是中年白领蜂拥而至的滑雪度假胜地,是对中产阶级的富足平稳生活绝望了的颓废青年追寻达达主义发源地的起点,是厌倦了北欧高税收制度和南欧债务危机的企业大亨们趋之若鹜的避税天堂。

    而对我瑞士朋友A的那在一年四季纯白山谷风景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奶奶来说,连续数十载名列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最安全的苏黎世,则是一个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的大都市。其实更多时候,没有了这些略显武断的概括,出差在外的旅人只是在这里短暂停留,买些名表和巧克力去讨好家中妻儿,看那航站楼免税店的门庭若市便可得知。

    11月的末尾,我在到达苏黎世的第二个清晨,轻轻推开朋友艾德和他姐姐娜塔莉的郊区公寓阁楼书房门,听见瑞士民谣女歌手Sophie Hunger略带神秘的吟唱从楼梯上缓缓流淌下来,一如远处晨雾慢慢散开去后,那些闪耀得有些刺眼的山顶积雪。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此音此象成了苏黎世和苏黎世人在我心中最好的概括—坚强、低调和沉静的外表下那些可爱和执着追寻的内心。

    穿过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主教学楼和Leonhardstrasse隧道,从大学西面空旷的白沙铺就的天台Polyterasse上眺望,闪闪发光的青铜塔顶们刺破乳白浓雾笼罩的城区指向天空。顺着Neumarkt路下到河边,穿过Rathausbrücke到达西岸,向北便进入著名的Lindenhof绿地公园。

    离公园约百米外的河畔台阶上,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支持伊朗境内库尔德民主运动的集会。我仅能从穿插其中的中东脸孔和简单的白底黑字标语上的德文分辨出那些抗议内容是有关触目惊心的屠杀,除此之外,那些衣着讲究的披着旗帜的青年、演讲者优美的语气起伏、旁边的小木屋里脸色红扑扑的烤栗老人、在风中默然而赞许的注视,说实在的,与其说是支持民主反对暴力的抗议示威,倒不如说更像是个社区级别的诗歌朗读会。可如果这番景象让你形成了苏黎世一贯超然物外的定论,那可是大错特错了。

    时光若是倒退一个世纪,或是仅仅在Neumarkt路的尽头取道向南,所见所闻就完全是另一番韵味了。只要花点耐心去探索那些肃穆凝重、颇有战前德国城市遗风的街道,也许你会偶然经过伏尔泰酒馆(Cabaret Voltaire)。1916年2月,雨果·巴尔和他的好友艾米·翰宁斯来到欧洲大陆上几乎唯一幸免于战火的瑞士,他们在苏黎世略显拥挤的Spiegelgasse小道上建立起这家小酒馆,并无人预见到这就是日后震动欧洲的达达主义的发源地。

    在随后的年月里,欧洲各地的前卫艺术家或被迫或慕名前来这里,读诗、表演、放映电影。他们的作品在一战的背景下几乎无一例外被悲愤地染上了敌视中产阶级的虚无主义色彩,残酷和绝望的表达使得艺术活动现场不止一次失控。这个城市从不曾用心辨别过那些历史里的纷扰和仇恨。它的红瓦灰墙,薄雾雪景,还有那些天生充满好奇、却对被净化过的苦难有着独特理解力的瑞士人们,也许从一开始,就只是想在这个透明的水晶泡泡里,做一个场地提供者和见证者吧。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