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时尚就是有保质期的食品
除了价格牌,H&M还打流行牌。公司把流行视为容易腐坏的食品,必须时时保持它的新鲜,因此公司力求将存货降到最低,而且让新货源源不绝。所以新点子必须迅速被转化为服饰,让消费者能够快速买下上架的衣服,上街展示还属新鲜的时髦服饰。H&M与大牌设计师合作,推出产品线,是其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卡尔·拉各菲尔德、斯特拉·麦卡特尼分别在2004和2005年的时候同H&M合作推出设计师产品线,当时新品上市的时候,人群和FANS蜂拥而至,拥堵在旗舰店门口。请大牌设计师,这在设计师明星化的年代,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策略,在增加产品时尚性,个性和创意特性的时候,人们更愿意接受如此平价的大牌设计师作品。
自成立以来,H&M就以其时尚、质优而价平的时装风靡世界,被认为是“麦当劳式时尚”的代表者。超过100多位的设计师全球关注流行趋势和特征,吸收流行元素,并通过门店终端系统,快速反应消费采购特征,组织生产。在一套严密且富有传奇性质的系统措施下,H&M保障了从流行预测―设计-生产-货品反馈-销售阶段的快速反应和低成本。这就是郎咸平所说,快速反应和个性化其实也可以实现规模化所追求的最终效益。
三、速度就是时尚
服饰品牌要走时尚化道路,其核心价值在于“速度”!“做时尚的跟随者,而不是创造者”,就意味着对前导时间(lead time,即产品从设计到销售上架的时间)要进行有效控制。H&M的前导时间最快为20天,而国内服装企业的通常前导时间为90天-120天左右。信奉“时间、品质和价格”三合一的H&M则采用两条供应链,竭力在效率和成本之间寻找利润平衡点。
基于采购成本的考虑,H&M将60%的生产放在亚洲,其余则在欧洲进行。一般而言,常规款式的时装和童装是在亚洲生产,量小且流行性强的服装,通常给欧洲的供应商。这个策略演绎着一个玩转时间和成本的经典故事。于是,H&M设计了两条供应链:管控亚洲生产的高效供应链、管控欧洲生产的快速反应供应链。H&M在供应链的所有的方面上维持紧密的联系,充当进口商,批发商和代理人。像在美国一样,H&M在欧洲和亚洲有13个分销中心。来自欧洲供应商的产品通过铁路抵达,而当从亚洲来的商品则经由海运。
四、产品多元化
H&M所有的各线产品之间,从基本服装到经典款式,再到时尚前沿,从年轻人到少年,再到儿童和孕妇,领域已经足够宽了。颜色也非常的齐全,所有的基本款每一款都有不同的颜色可做挑选。在专卖店每周更新款式两次,并且每种款式上架不小于3周。最及时、最准确地提供顾客们此时此刻最最想要的东西,而一个典型的H&M店拥有女装部、男装部和童装部,而不是按上衣、裤子、皮包、配饰进行分类摆放。店里衣服的摆放不同寻常,不是上衣和上衣挂一起,裤子和裤子摆一块,而是上衣、裤子、皮包、配饰搭配放在一起,让顾客很容易一动心买走一整套东西。
H&M品牌在全球各地设有1200余家专卖店,每一家H&M专卖店与其称之为店铺不如称之为小型商场,上海淮海中路的H&M专卖店一共四层,每层500平米左右,整个专卖店面积达到2000平米。这样庞大的营业面积,上万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使消费者能够形成“一站式”购物环境。多款少量的营销方式,使得同一种款式、不同尺寸的时装只有十余件,销售好的话最多补货两次,一方面减少同质化产品的产生,满足市场时尚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使顾客产生即时消费,避免购物遗憾。
五、少量 多款 平价
H&M采用“少量、多款、平价”的理念,对流行时尚做出快速反应。通过改变时尚速度,加快了时尚消费与淘汰的速度,打破时尚流行定律,创造了流行没有淡旺季,突破传统品牌的区域优势与运作规律,始终保持旺盛的销售态势,很难被对手打败。
商店每周供货两次,因为很少有对售完款式的再定购,商店每隔3-4天架上货品会全部更新,总能给人以新鲜感。每隔3周,其服装店内所有商品一定要全部换新。紧跟时尚趋势、频繁的更新和更多的选择,造就了对顾客的独特吸引力与忠诚度。
H&M并不讲求每种款式生产更多的数量,而是注重款式的多样性。每一款时装的量一般都不大。即使畅销款式,ZARA也只供有限的数量,常常在一家专卖店中一个款式只有两件,卖完了也不补货。通过这种“制造短缺”的方式,提升产品价值。因为越是不容易得到的,就越能激发人的购买欲望。或许由于你的一时犹豫,从而错失了最终拥有它的机会,因为你明天看到的也许是摆放一新的货架。另外,小批量供应和预示供货紧张的做法,都刺激提高了顾客访问店铺的频率。
因为有这些成功秘诀,H&M品牌这类的时装零售巨头,才会取得文章开头所列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