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发展至今,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软件企业成长起来。因为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软件产业才能得到如此大的发展,一些领先企业才得以与国际软件巨头逐鹿国内市场,并在竞争中逐渐领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重点、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做出相应部署。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来看,政府主管部门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了解得很清晰,希望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能有质的提升,而不仅是产业规模的提升。规划同时也体现出不少新意,如对标准和技术咨询服务更为重视等。
对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软件产业的角度来说,整个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重大契机;从用友公司的角度来说,用友近年来的一些部署调整符合规划的要求,我们会借规划的东风,将“持续创新,均衡发展”演绎得更好。这是我国首次发布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五年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将改变长期以来软件产业价值被低估的局面,也意味着中国工业软件将迎来跨越发展的5年。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相继出台后,出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现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的特点,政府主管部门更多的从国家需求、产业大环境的需求出发设计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思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等总体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多年来8%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调低到7.5%,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我认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与“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对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十一五”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正是我国软件业加速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将使软件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加速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规划的出台体现了国家的高瞻远瞩,要实现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就必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规划的出台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当前全球软件技术正在孕育重大变革,国家对软件业寄予厚望,期望中国软件能后来居上,实现突破性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突出特点,一是鼓励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软件才是有生命力”,软件企业必须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二是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工业软件,这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工业转型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重要步骤。三是明确提出新技术在工业软件方面的推进作用,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在生产制造和中小企业等领域的运用。
规划的突出亮点在于加快拓展应用市场;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工业软件的产业链,“抱团”才能发展,必须依靠工业软件产业联盟的发展和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其一,鼓励地方设立支持软件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国内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持软件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这是在融资环境上为软件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其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著名软件产品和服务品牌。这说明政府主管部门也敏锐地感受到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将着力扶持一批国际化的企业。其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相关业务收入将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这些数字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国家对包括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国内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