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奥运盛会满盈商机 企业营销各显身手

2012-04-19 11:1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字号:小

    借助四年一次的国际体育赛事,已经成了很多行业例行营销手法。如今,2012伦敦奥运会已经进入百日倒计时,试图借助奥运会一展雄心的企业早就已经前后奔忙。那么,如何借助奥运营销获得能够最大化投资回报?应该避免哪些“陷阱”?

“参运”与“避运”商机

    虽然本次伦敦奥运举办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于欧债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被称为“紧缩时代的游戏”(Austerity Games)。但这并不影响大公司参与奥运营销的热情。英国航空公司、吉百利、英国电信、EDF能源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Lloyd TSB银行都是不失时机与伦敦奥运会展开合作伙伴关系的英国品牌。

    可口可乐、阿迪达斯、VISA这些品牌都是奥运会的长期支持者。奥运临近,与奥林匹克有着多年合作关系的顶级赞助商可口可乐正在积极备战。此前,可口可乐在火炬传递环节不惜重金签下了多位运动员。近日,可口可乐正在筹备拍摄新的奥运短片。对于很多企业和行业来说,奥运的到来如同“盛宴”,参与将给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比如通讯行业在历年奥运会期间业务量都持续增长,还有广告、媒体、市场调研、公关等行业,大家都在分享游戏中的蛋糕。

    但也并非只有正面传播效应。麦当劳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内建成了一座可容纳1500人同时就餐的巨大餐厅,预计奥运期间该餐厅可销售175万份套餐。因为奥运会的合作伙伴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在奥运场馆形成了绝对的垄断地位,这也引起了一些英国评论界人士不满的声音,他们认为只能在奥运场馆内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过于单调。

    除此之外,选择“避运”(避开奥运会)的英国人也不在少数,因为害怕地铁交通拥挤与生活不便利。英国《独立报》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伦敦奥运会期间去海外旅游的英国人中,有近25%表示,“逃亡”的目的是为了“避运”。2012年,大约有1000万人会在奥运期间离开,其中400万人会在奥运开幕前5天内离境。英国人的“避运”热潮给一些行业与公司带来了商机。旅行社和航空公司就是其中最大的获益者。英国某旅行社代理员布丽奇特·基弗尔说:“他们想躲得越远越好,比如去越南或泰国。”

    一些旅游景点不失时机地选择在奥运前宣传,比如中国杭州,3月5日,杭州市政府在伦敦举行大规模旅游推介活动,正式启动“无与伦比的美丽·中国杭州”全球营销专案,并以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为平台,建立长期粉丝专页,针对国际游客和伦敦市民推出“go to hang zhou”线上游戏,希望以此吸引“避运”的伦敦人到杭州旅游。

网上奥运与掌上奥运

    与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不同,今天很多年轻人喜欢蹲在马桶上或者躲在被窝里用手机或者iPad看视频以消磨自己的碎片时间。这对于伦敦奥运来说又拓展了一个新的阵地。尽管主办方还是以天文数字的价格将转播权卖给ABC、NBC、中央电视台等电视机构,但这并不能阻止网站、平板电脑和手机用户通过其他方式收看奥运。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通过网络收看奥运,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花费了一年半时间来改善网络。英国电信奥运会项目主管霍华德·迪科尔(Howard Dickel)表示,英国电信计划投资25亿英镑(约合40亿美元)来升级网络。网上奥运和掌中奥运,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摆在眼前的真实商机。网络电视PPTV就是抓住商机的代表者。该网站发言人日前表示,将在奥运前期抵达伦敦奥运现场,搭建前方记者办公场所,确保在信号畅通传输的基础上,快速、全面、准确、海量、真实地对奥运进行新闻直击和资讯报道。

    今年的奥运转播方式和收看方式会较以前有大不同,在今年的6-9四个月,奥运节目通过网站收看的直播点播,应该会远远超过以往。这一点从品牌公司的广告投放上可见一斑。2008年开始,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门户网站在奥运期间可以获得大量广告。从2012年年初开始,就有很多公司尝试联系视频网站,试图在奥运期间投放相关主题的广告。虽然掌中视频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在认可度上目前还仅仅被看成是互联网的延伸。但不少“嗅觉灵敏”的开发者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类APP(手机应用)的研发,同时二维码技术今年将首次现身奥运赛事。

搭对车的秘密

    奥运会作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其影响力不可忽视。对于企业而言,若能抓住盛事的营销机会,便意味着奥运期间有超过半数消费者能注意到其品牌。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官方赞助商,除了巨额的赞助费之外,配套所需的营销投入也不菲。

    此时,省钱又灵活的搭车机会看似是不错的选择。围绕着运动本身、地点(伦敦)、运动员(队)、运动精神等等都隐含大量搭车机会。其中,除了赞助中国队外,谭对个体有潜力运动员的赞助、对非奥运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赞助、对海外运动员的赞助都是值得考虑的机会。播报媒体内容的再次传播也存在很多赞助的机会,例如赛事节目的录制、片花、得奖的奖杯等。

    但企业在考量这些赞助机会时,一定要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投资的目的是什么。任何的投资都需要谈回报,如果这个目的是很清楚的,那么还要考量将来在评估效益时是否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对于定位于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样的投资是比较有意义的,但如果只是唯一的、一次性的投资,收益将会很有限,如果是有为期三年或者五年的完整规划,企业抓住这样的机会是有价值的。但对于定位于中国本土市场的企业而言,这样的做法则有舍近求远之嫌。

    此外,不需要赞助同样也可以搭奥运的便车,奥运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从国家荣誉、团队精神开始转向纯粹的运动的精神和乐趣。企业关注运动精神,在品牌宣传和广告活动中体现出目标受众所关注的要素,如运动的拼搏、快乐,不但能达到赞助活动同样的目的,也能够与千篇一律的做法有所区别。在抓住搭车机会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与品牌精神相契合,找到独特的连接点,最终达到品牌强化的作用,不能为了赞助而赞助、为了搭车而搭车。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奥运营销 ]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