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顾名思义就是要“秀真人”,往往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或比赛,经过电视媒介,从多名参赛的“真人”中选取最终获胜者同时给予获胜者丰厚的奖品以满足猎奇心态从而吸引观众眼球。
真人秀节目自上个世纪开播以来,在欧美的每次推陈出新都引爆收视狂潮,在中国的电视传媒界也掀起了一场革命。《中国达人秀》《非诚勿扰》《职来职往》等真人秀节目已成为广大观众最为熟识的电视节目。观众之所以如此喜爱真人秀是因为这种节目迎合了大众集猎奇心、求知欲、偷窥欲以及八卦为一体的心理需求。
真人秀发展到今天已有各种形式,有严肃的模拟求职现场的职场真人秀,有欢快轻松的相亲类真人秀,而更多的真人秀是通过竞赛拿大奖和娱乐选秀这两种方式。此外,还有采访类、生存冒险类、窥视类、商业竞争类、脱口秀等形式。
针对本栏目的服务人群,设计包装相应的栏目风格,美化频道节目。包括主持人的选择、舞台设计、栏目片头片尾的制作甚至栏目的口号。每一个主持人都带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这个主持人越来越明星化的时代,主持人的地位已经不言而喻,主持人是电视传媒自己培育出来的明星。所以在主持人的选择上要做到符合本栏目的风格,例如严肃的类型往往采用老成稳重的主持人;娱乐的多是清新活泼的年轻主持人;采访类的最多都是些让人有种拉家常感觉的亲切的主持人。
创造卖点就是要突出可看性和戏剧性,用另一种方式说就是要学会炒作,炒作并不是贬义词,电视行业需要良好的炒作。例如《职来职往》中,通过行业达人和求职者之间的对话,反映当下最热点的行业话题并产生观点的碰撞,职场达人们犀利的语言经常问得求职者措手不及,达人们有时在场上也会争论得面红耳齿,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节目的卖点,再加上国内失业问题的严峻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求职节目必然能迎合大众的需求。例如源于英国,遍及全世界的竞赛拿大奖节目《百万富翁》,它的最终奖金是100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大约一千万,一千万就是卖点,数额越大越能吸引眼球,获大奖者会成为观众眼中的英雄人物,其光环一点也不亚于电影明星。
让明星参与真人秀节目也是制造卖点的一大法宝,明星本身就是个话题,明星出现的时刻总能引起哄动,他们有吸引力,有号召力,还有个人魅力,明星能为媒体创造轰动效应,明星能以自己个人的亲和力,增进观众对媒体的信任,提高媒体的美誉度。例如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邀请当红的明星作为选手来参与节目, 就是借助了明星的光环来增加节目的观关注度。明星是一种资源, 用传播学的术语来解释, 是因为他们具有显著性和趣味性, 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自然成为媒体和受众关注的焦点, 成为媒体争夺的资源。而明星真人秀节目把明星资源运用到真实竞赛单元里, 实际上是把真人秀节目嫁接到传统娱乐节目上, 但相比于传统娱乐节目, 明星真人秀节目中明星的状态更加真实, 媒体对明星资源的这次创新性使用, 实现了传统娱乐节目不可企及的真实的传播效果。
由于这种节目没有经过事先的编排,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作为平民对于他人生活的“真实感”的追求。正是源于它的真实,台上各行各业的人秀出他们的观点,真人秀节目自然会引起很多诸如伦理道德,社会道义的争论和纠纷。再加上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大多是原封不动地抄袭欧美国家,少了本土化的元素,所以为了能制作出更为优秀的电视节目,为大众引道更为健康的道德方向,减少电视台不必要的人力资金浪费,制作方需要进行更完善的事前策划。
短短几年内,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已经空前繁荣,但在其繁荣表象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很多隐患。我国许多真人秀节目不是照搬国外节目的模式就是模仿国内同类节目,真人秀的本土力度不够,原创节目更为稀缺。这样的现象不但会导致南橘北枳,也使观众逐渐腻烦失去兴趣。真人秀成了“模仿秀”,策划人应该具有创新的基本能力,创新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乱想象,创新是节目的灵魂,是一个栏目发展的不竭动力。其实要想创新并不难,问题在于要敢于创新,不只拘于原先的经验,善于从不同角度做发散性联想思维,勇于打破传统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根据国内的环境开发独特的资源[1]。其实媒介产品的制作过程中, 总避免不了一些借鉴手段, 但只要把握好这个度,并加以自己的新理念进去,让节目实现本土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