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金融服务 > 正文

暴利银行业旱涝保收 何时回归服务本质

2012-04-01 08:47来源:谋思网作者:孔祥玉字号:小

    银行本该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事实却是实体经济亏损,银行大获其利。

    近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11年报悉数出炉,数据显示,其日净利达18亿元,年净收6808亿元,银行资本利率(如工商银行年利率达25.6%)不仅大幅高于工业,甚至高于石油行业,着实成为中国最赚钱行业。银行到底是如何赚钱的?大致有三个来源。

    一是存贷款利差净收入。受惠于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与政策红利,存贷款利差一直是银行高额利润最大源头。2011年,国家规定年定存利率是3.5%,而一至三年的贷款利率却高达6.65%。由此,银行业可以稳赚到3%的利息差,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二是中间业务巧立名目。近年来,由于监管层一直严控信贷规模,银行为保住增长不得不在中间业务上做文章。原本应该用于拓展银行服务水平的中间业务,因此就成为了银行的变相捞钱工具。目前,银行业服务项目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850项收费。个人业务服务项目276项,196项收费。借助“手续费”、“财务顾问费”等名头,银行更是压榨普通百姓的存款利润。

    三是投资虚拟经济以钱炒钱。银行利润高,自然吸引更多资金包括产业资本流向银行;此外,如果银行信贷增量有限,很可能将资金投向信托等虚拟经济领域,以钱炒钱获得暴利。

    与银行高利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经济的低利润率。据调研,实体经济利润率一般在5%左右,最高能到8%,低的不及1%。有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GDP占世界比重仅为9.5%,但银行业利润却占到世界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这说明,中国银行业从实业获取的利润远超国际水平。

    2011年,由于中国信贷规模控制从紧,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资金成为稀缺资源,银行议价能力大幅上升。于是,银行不仅将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提升了二成至五成,甚至还将存款作为放贷前提——这无异趁火打劫,如何能推动中国经济真正进步?

    银行的高利润,实际反映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银行业体制改革的不力。本该成为实体经济救命稻草的银行,最终在利润的驱使下变成了谋一己之利的捞钱机器,且越是获得暴利越是为富不仁,怎能不令实体经济心寒。

    要想真正催动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利率市场改革,打破信贷市场垄断局面。在这一点上,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无法给出合理利差标准,就应把利率完全放开,经过市场的充分竞争进行自动定价,才是合理。那时,银行才能真正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责任编辑:新不颖)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谋思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谋思网”。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