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的王中磊(左)与王中军
华谊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随着其不断发展,它正努力摆脱对超级明星依赖。之前,冯小刚导演在微博上的一句“撒娇”让其签约公司华谊兄弟的市值一天之间减少了1亿元。
尽管这场风波以冯小刚道歉并表态将会继续履行华谊合约收场,但投资者就此知晓,华谊兄弟与冯小刚的合作关系并非牢不可破。因此,华谊在复制华纳之路上要摆脱超级明星的影响。
危机压力出现
华谊的危机自去年已经开始。2011年前三季度,华谊公司营收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74%;其中电影业务收入下降41.18%。这一波动来自2010年《唐山大地震》带来的高票房对比,这部票房超过6亿的影片给华谊带来了2.05亿收入。
2011年,除了上半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II》,华谊电影几乎没有更多的亮点。前三季度,华谊的单部影片收入无一过亿。位居前三名的分别为《非诚勿扰II》、《全城热恋》和《新少林寺》,其中《非诚勿扰II》带来的9855.39万元票房收入,占了华谊上半年营收的三成。
据了解,王中军的压力不只是来自于冯小刚。去年底,冯氏电影的御用演员葛优签约英皇,约定五年内拍三部电影。更早之前,周迅、黄晓明、李冰冰等华谊力捧的明星也在合同到期之后并未续签。这意味着,华谊兄弟的主打产品或知名品牌将会被削弱甚至转投竞争对手。
这种混乱局面给华谊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人才的流失。“到处都在挖人,我们公司除了没有人挖我之外,所有人都被挖了一遍。”王中军说。这之中,有离开也有留下的,而留下的都是有条件的,比如对于工资、片酬的要求都将大幅提升,这使华谊运营成本加大。王中军认为,这和华谊作为上市公司更透明、更有知名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不会有那么多人挖。”
初步尝试变革
华谊已在尝试“去冯化”的努力,还未修成正果。华谊已经开始把鸡蛋分散到很多篮子里,现有的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三大板块比例日趋均衡,新业务游戏、影院、影视文化城发展迅速,但公众最关注的,仍是冯小刚这只最会下蛋的“金鸡”。
但对华谊本身而言,公司的架构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已有所改进。从早期的资本运作,到建立三大业务板块,以及如今的传媒娱乐集团布局,华谊正在做一个长线的公司。正如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所说:“如果你知道一颗星星早晚要掉下来,不如趁这个星星还在上面的时候用它的光亮发现下一个星星,培养新的增长点、产业链。”对王中军来说,2012年正是重新发掘、布局新星的时刻。
竹排到战舰的壮大
上市之后,王中军和各个事业部的负责人,思考最多的就是完善结构。“我们上市前是靠捆竹排的方式,但实际内部是不关联的。很重要的成长,是我们在内部结构上的完善,总不能捆个竹排就叫航母,产量、结构上都要改变。”华谊电视剧事业部负责人杨善朴告诉记者。
和电影较早发力不同,华谊真正集团化制作电视剧始于2007年,当时产量不到100集。2008年,杨善朴带着他的金泽太和公司加盟华谊,成为华谊旗下独立的工作室。杨曾就职于国家广电总局,是《京华烟云》、《末代皇妃》等热播电视剧的出品人和制片人,对电视行业非常熟悉。
之后,王中军通过“绑土匪”的模式,将各个山头的优秀制片人聚集到华谊,建立了11个制片人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相当于一家公司,小到五六人,大到一二十人,充分授权,独立进行电视剧项目运作。华谊则为这些工作室提供资金、营销、法务等支持,更重要的,是促进工作室之间的融合。
相对于电视剧,电影的不可控性更强,迄今为止,国产电影最有票房保证的,莫过于冯小刚。但对于华谊来说,必须找到冯小刚的替代者,或者几位导演绑在一起能够顶替冯小刚的票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