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
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人口、科技创新、健康水平、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系统研究基础之上,《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从国际化的大视角和综合性的国情观出发,重点探讨2020年中国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与责任。
本书作者胡鞍钢教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著述颇丰的知名学者。在为全书作结时,他引述并归纳了毛泽东当年的“中国梦”,并认为“中国梦”并不是空想,中国的发展正在验证当年的梦想,并不断赋予“中国梦”更具活力、更富生机的新内容。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汇率法计算,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崛起已成为不争事实的前提下,对于中国发展前景的辩论再度升温。作为对中国发展前景争论的直接回应,在本书的标题中,提出了“超级大国”这一看似“古老”的概念,但作者为这个原本属于国际关系领域的,多多少少披着“霸权”和“对抗”色彩的词语赋予了新的内容,那就是“新型的”超级大国。对此,作者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并以现有的“老牌”超级大国美国作为参照,从国际角色、发展模式、人类发展、软实力和国际责任等多个维度论述中国作为“超级大国”究竟新在哪里,不同在何处。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并不意味着给国际社会带来新的冲突与矛盾,而是成长为一个成熟、负责任、有吸引力的国际领导力量。
时下,国内流行的对于中国发展前景和发展模式的判断大多来源于西方学者的研究,包括“北京共识”、“金砖四(五)国”等。外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何时超过美国等问题的讨论也往往在中国国内产生广泛的影响。而在国际学术界中,中国本土学者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掷地有声的论述与中国规模巨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和不断崛起的综合国力相比则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如何使用国际接轨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语言,展现中国学者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胡鞍钢恰恰承担起了这样的角色,向西方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学派。
本书可以说是国情研究这一成熟研究体系的代表性著作,同时也是与海外当代中国研究这一成熟学科相接轨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广大关注中国发展前景和发展战略的读者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本书全部论述都建立在扎实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本书介绍章节的作者,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的研究主任李成博士作出了十分精辟的归纳,即“中国前景乐观论”与“中国发展例外论”。
所谓“乐观论”,不言而喻,是对中国发展趋势的乐观判断,在本书中,体现在经济发展、人口结构转型、科技创新能力、资源利用与绿色发展等方方面面。作者认为,一方面中国能够继续保持改革开放30年以来良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中国也有能力应对和解决各类挑战和危机。
所谓“例外论”,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全新认识,这条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从欠发达走向发达的发展路径,而是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因素的发展道路。“乐观论”和“例外论”还体现在本书对于中国重大发展问题的“挑战—应战”分析框架上,作者并不讳言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充满挑战,但关键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从中找到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者把这样的分析方式归结为三个“真”,即“真世界、真问题和真办法”,这也充分反映了作者脚踏实地、植根中国、知识报国的博大情怀。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如何在社会科学研究与公共决策间搭建桥梁,共享决策知识的范例。在本书中,胡鞍钢的“抓手”就是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显然,对于十分具体的公共决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学者尽管在理论和方法上有优势,但往往无法掌握足够的决策信息,无法了解全面的决策背景,因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常常是“隔靴搔痒”。但宏观层面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则不同于具体的实际政策,需要有对大趋势、大潮流的把握和判断,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往往能够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
在胡鞍钢的书中,把他的思考和研究发现有机地融入到了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中,并以可比较、可跟踪、可评价的发展目标形式呈现,不但一目了然,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已不单单是学术著作的“坐而论道”了,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制定也是有显著的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