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创富故事 > 正文

创业路上有期待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2-02-29 10:39来源:浙江日报字号:小

  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其中不少人选择了在农村创业。他们的创业之路是否顺利?

  1988年出生的陆唯哲是海盐县人。2011年夏天,从宁波一所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创业。他回到老家海盐县永宁村,种起了蘑菇,可惜,这次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回忆起创业路上的点点滴滴,陆唯哲有很多话想说。

  “念书的时候,学校有很多创业类的讲座、课程,当时听到那些成功的师兄师姐们在台上侃侃而谈,我就心动了,没想到过失败会怎么样。成功的毕竟只是少数。如果当时有创业失败经历的人来讲讲教训就好了,起码能让我们看到创业的另一面。”提起创业的念头,陆唯哲唏嘘不已。

  “由于实习的时候在一家企业做过菌种方面的事情,所以我选择了食用菌作为创业项目。在家务农的父亲问我需要多少启动资金,我当时回答说‘3万’。想着自己有激情,有想法,也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蘑菇能种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事实上,从前期搭建大棚、购买菌种和辅料,到后来请人工,一共花了20几万元。为了把项目做下去,他通过县团委申请到了5万元免息贷款,还找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一开始自我预计3万元,但是真正开始创业,才觉得三万只是杯水车薪。

  有了资金,在自家屋后的田里,他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先找人来搭建大棚。原本打算种草菇,只需要搭建3米高的大棚就行了。不过,搭棚的人说,5米高的棚利用率更高,成本更低,而且现在还没到种植草菇的季节,不如种双孢菇。听上去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地里多了3个5米高的大棚,开始种起了双孢菇。

  “现在看来,当时是太轻信别人了。选择双孢菇这个品种是个败笔,虽然5米高的大棚成本确实低,但正因为如此,大家都种双孢菇,门槛低,也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即使丰产也不一定丰收,这些当时都没考虑过。只知道像那些吃苦耐劳的村里人一样,天天在地里起早摸黑地劳作。” 陆唯哲说:“9月,双孢菇需要翻料,100吨的培养料需要在3天内全部翻动一次。我和家人在地里,没日没夜地拼命干还是完不成。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只好花100元一天的工钱,请了4个年纪大的村里人来帮忙。其实既然选择了陌生的项目来创业,就该找个经验丰富的人做师傅,及时指点,不会这么手忙脚乱,在管理、计划方面,我完全没有概念。”

  “11月,蘑菇大丰收,全家人天天在大棚里采摘蘑菇,一天只睡2个小时。而定点收购点距离家里有8公里。父亲每天骑着三轮车把蘑菇送到收购点去,有天连续送了6趟后出了车祸,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更要命的是,蘑菇成本2.5到3元一斤,但去年普遍丰收,收购价只有1元多。蘑菇还在疯长,不赶紧采摘就烂了。这是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为了自己受伤,蘑菇也卖不出价,血本无归。当时感觉整个人都濒临崩溃。”讲述起当时的创业过程,他说,从这件事中吸取了不少教训。当时发现价格不对的时候,要是能找点其他销路,也不至于这么惨。在蘑菇种出来之前,基本上没考虑过保存和销售问题。要是能在家里进行一些深加工的话,可能情况又不一样了。

  虽然首次创业不是很顺利,但是他依然在坚持中。2月,陆唯哲开始四处面试找工作。一开始希望找食用菌相关的工作,为了以后能从头再来,不过整个地区就只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可他们不招人。于是又找销售相关的工作,想更多地了解市场,面试了几家,一般都要有工作经验的。最终,他进了当地一家大型农业企业做技术相关的工作,目前还在试用期,工资每个月2000元出头。

  虽然创业过程并不顺利,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陆唯哲说,希望自己的创业经历能给创业者更多提示,让大家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