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鼎”是一个让2000多家企业记住的名字,这个自称“广东民营资本增长引擎”的担保企业曾是一个拥有7.6亿元注册资本的公司,如今却落入败局。
中国担保业在经过十多年发展后已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底,全国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共计6030家,注册资本1亿元(含)以上的占比40.4%,注册资本10亿元(含)以上的29家。全行业资产总额5923亿元,净资产4798亿元。在保余额总计11503亿元。但至今中国担保行业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收入为融资性担保费用。
一般情况下,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为企业贷款进行担保,正常担保业务的操作只能收取1%-3%的保费,而这些保费收入还要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可谓是高风险低收入。在这样客观的生存环境之下,部分担保公司为了谋取暴利,急需放大风险来扩大收益,游走在监管边缘。华鼎担保的危机便源于其高比例地参与一种业内称为“流入”的违规业务。据一名内部员工透漏,“流入”业务在华鼎占比高达5成以上。
“流入”业务即被担保企业部分银行贷款流入华鼎,华鼎利用资金进行放贷获利,支付被担保企业资金利息。华鼎作担保公司作为自己寻求资金来源的渠道,利用此平台圈钱去做对外投资。
此种暴利商业模式要求极高的资金的流转效率。如果资金回收不畅或银行停贷减贷,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便会暴露其巨大风险。其实,华鼎此次资金危机正是银行相继停贷而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