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环保节能 > 正文

环境污染惹风险 污染治理业PK新能源

2012-02-10 15:45来源:谋思网作者:孔祥玉字号:小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污染造成的风险越来越大。在遏制环境污染方面,发展新能源是釜底抽薪的必然举措,尤其在油价上涨、世界能源开始吃紧的前提下。但新能源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主要原因在其技术进展缓慢,应用艰难导致产能过剩,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目前新能源发展主要依赖政府高额补贴,普通民众使用新能源成本过高,这一矛盾难以克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削减补贴,失去政府依靠的新能源发展势必更为缓慢。

    在低成本、稳定化的新能源技术尚未出炉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变得更加切实。近期,我国环保“十二五”规划制定了严厉的环境污染排放标准,3.4万亿的环保产业大幕即将开启,必将催热以污染监测与治理服务为主的绿色经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极有可能从新能源制造业向污染服务业转型。

    比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一些治理企业已找到了较稳定的盈利模式:之前,不少水污染企业在产生废水后才进行环保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却不能再用于生产。现在的一些水治理企业已经研发出了废液再生处理技术,从生产起步阶段上遏制废水产生,并通过回收废液重金属增加收益。

    再比如,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且这一格局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在火电污染治理方面,脱硝、脱硫、除尘等环保行业前景势必看好。值得一提的是,火电污染是PM2.5的重大元凶之一。PM2.5一词从2011年至今一直沸扬不止,“十二五”规划特别就此作出回应,将其监测定为“民生工程”,并规定一些重点地区的PM2.5监测进入监管范围。目前已有超过二十个城市拟定了监控计划。

    数据显示,在PM2.5监测设备投资规模方面,各城市将至少达20亿元;在包括火电在内的工业PM2.5排放监测领域,设备装配需求可达百亿元。国家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仪器支持--与新能源投资相比,尽管国家也付出了大量成本,但PM2.5监测技术早已成熟,仪器设备也已发展较为完善。且监测仪器的装配基本上属于一次投入一劳永逸型,不像维持新能源使用那样进行持续高成本投入,因此较发展新能源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得污染治理行业为主的环境服务业成为投资者新的投资热点。有报道就此作出猜测,认为在投资市场上,污染治理行业已有取代新能源之势。更有专家指出,中国环保产业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运营将逐步稳定,这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对该领域的信心。

(责任编辑:新不颖)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谋思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谋思网”。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