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件业驱动到网络业发展,2011年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站上3000亿元台阶,“十二五”开局年的产业规模已达“十一五”开局年的3倍。昨天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闻发布会透露,去年上海信息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同比增17.3%,依次领先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运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领跑全市各大服务业板块。
多年来的“持续快跑”,正使信息服务业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幅在主要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一。
信息服务业主要由软件业、电信传输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等三大板块组成。它更多依靠创新而不是投资拉动、直接服务民生造福百姓、吸纳大量就业的同时极少消耗资源,种种特质,使得专家称其为“发展方式转换器”。作为新兴产业,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力一度受制于自身有限的实力,但在多年高速成长后,情况已有不同。
信息服务业对上海转型的支持,首先体现在产业规模上。根据最新统计,本市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已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去年达到21.6%,增幅创下4年来的新高。不仅是增长率,去年全年,本市信息服务业新增上市公司12家,合计融资106亿元,新增收入超亿元企业52家,新增从业人员3.1万人。这些数字都创下了近期新高。它的快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上海的经济版图:1年前,信息服务业首次成为支柱产业,如今,它更是超过了房地产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位居前三。
仅看经济总量,还不足以描述信息服务业的活力。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副主任邵志清告诉记者,目前,信息服务业是上海增速最快、创新最密集、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特别是在互联网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频繁涌现。目前,上海是国内基础软件、网络游戏和视频业最聚集的地区,在第三方支付、旅游等专业贸易服务方面,本地也拥有一批领军企业。
事实上,信息服务业不仅以自身发展服务于上海结构调整,它还牵引着其他产业的转型。在轨交、民航、智能电网、船舶设计等领域,上海正在自主开发工业软件,以此加速传统制造业走向高端。今年,全市将有1/3的工业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软件,直接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根据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行业经营收入预计比2011年再翻一番,达6000亿元左右,并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三产比重将突破10%,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7%左右。在人才建设上,全行业从业人员预计达60万人左右。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