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实防辐射服究竟是否有效,以及各品牌的防辐射服的屏蔽功效等社会公众普遍质疑的问题,《GB/T 23463-2009 防护服装微波辐射防护服》的起草人——施楣梧博士携团队对市场上热销的几大品牌19件防辐射样衣进行了测试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防辐射服有一定的防辐射效果,但由于防辐射服不可能将人完全包裹起来,对于真正有较强电磁辐射的环境,指望防辐射服来进行防护不现实。
据施楣梧介绍,此次检测采用QJ2809-1996《平面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测量》标准规定的法兰同轴传输线法,分别测试了锦纶镀银、金属纤维和金属镀层等三种材质,吊带、马甲、肚兜、上衣、裤子等款式的防辐射服,检测参照《GB/T23463-2009防护服装微波辐射防护服》标准,测试频率分为低频频段30~1000MHz(兆赫)和高频频段1~18GHz(吉赫),用两套发射与接收系统分别测量防辐射服在这两个频段的防护效果,测试功率为20.00dBm(分贝毫伏)。
在对防辐射样衣进行屏蔽效能测试时,检测人员在两个假人的头部、胸部和腹部放置了分别接收高频、低频两个频段电磁波的传感器。首先测量在低频频段和高频频段下的背底电磁场强度,然后测量假人穿着防辐射服后的电磁场强度,按GB/T23463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服装的屏蔽效能。
通过严谨的测试,公众和媒体最关心的测试数据新鲜出炉:采用金属纤维、化纤镀金属或织物镀金属制成的电磁屏蔽材料可以对电磁场实施屏蔽,达到衰减电磁场强度的目的。防辐射服对人体遮蔽得越严密,防护效果则越好;对来自于正面辐照的电磁波,像马甲、吊带衫这样具有较大暴露结构的防辐射服,其直接遮蔽部位的电磁场仍得到一定程度的衰减。测量结果还表明,未加工的屏蔽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远高于由同种屏蔽材料做成的防辐射服,特别是覆盖面积小的防辐射服。例如,8号样衣的材料屏蔽效能为30dB(分贝)左右,而服装的屏蔽效能约为10~20dB(相当于电磁辐射的能量被衰减了90%~99%);18号和19号样衣的材料屏蔽效能为60dB左右,大褂款式的服装屏蔽效能约为6~20dB(相当于电磁辐射的能量被衰减了75%~99%)、基本密闭式屏蔽效能为20~40dB(相当于电磁辐射的能量被衰减了99%~99.99%)。由于电磁屏蔽材料通常对高频的屏蔽能力强于低频,所以无论是电磁屏蔽材料还是由此制成的防辐射服,高频屏蔽效能要大于低频屏蔽效能,且屏蔽效能数值越高,电磁屏蔽效果则越好。
施楣梧说,由于不同频率下屏蔽层对电磁波多重反射的结果存在差异,所以使防辐射服在不同频率下的屏蔽效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峰值处高位时表示该频率下屏蔽效能高,防护效果好,反之亦然。另外,如果变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屏蔽效能也会产生变化。
关于假人与真人进行屏蔽测试是否有差别这一疑问,施楣梧解释说,采用假人测试时,由于制造假人的材料为电磁波透明材料,基本上不吸收电磁波,对于真人来说,电磁波进入人体,大部分消耗在表皮组织上,由于表皮组织是对电磁波相对不敏感的组织,所以不像心、脑等对电磁波较为敏感的器官那样容易引起疾病。
与真人穿着防辐射服的状态相比,采用假人来测量防辐射服,由于忽略了皮肤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因此测得结果应更为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