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日趋饱和的市场中具有区别度的必须因素,因此,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下,投资被吸引而来,需求与投资结合,便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沃土。与之相比,中国工业设计长期“势单力薄”,一方面缺乏消费需求——长期以来,中国似乎没有市场饱和的麻烦,人们对于设计要求不高,即使蹩脚的设计也能卖得不错;另一方面,需求的微弱导致设计无法吸引到投资,中国工业设计一度处在生存边缘。国家的一些政策也使得大量的投资被浪费在一些无谓的建设中,而未能助力设计业的成长。
中国入世已有十年之久。这十年中,以低价原材料、低价劳动力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敲门砖,强大的“中国制造”敲开了世界之门。设计软实力在产品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意义,则长期被以劳动力及资源密集取胜的“中国制造”所冲淡。中国整体社会环境对于设计仍然过于浮躁。在创新之前,中国人更强调商业化。在人们急功近利地追赶世界的过程中,优秀设计所具备的“前瞻性创新思维”被压制被抛弃。然而,硬性资源终究会耗尽,在最终以差异化取胜的市场竞争中,中国至今对国际对手仍然望尘莫及。
在酝酿产生这种“前瞻性创新思维”的工业设计教育中,出现了理论与实际持续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设计在产品结构、材料、工艺、产品自身特点、产品文化内涵、可实现性、市场需求定位等方面缺乏深刻地探寻,制约了创新思维的嗅觉。2005年,一位外国工业设计师在对中国的考察中,震惊地发现中国的设计学生甚至没有这样的观念:从日常生活的必需到通常的商业制造,都需要设计的价值。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从2005年至今,人们对于设计力量的觉悟已经开始大幅提高。从工业设计外协到建立企业级工业设计中心,从设计工作室到专业设计公司,工业设计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于设计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尽管如此,中国设计思维仍未全面打开。例如,就寻求工业设计的客户而言,客户往往会对设计师提出一个既定思路,而事实上客户本身对于产品的认知或许有欠到位。客户的“指手画脚”也限制了设计师的思维。
总之,要使得中国工业设计有所突破,首先在设计教育上应该更加普及,提高全民审美标准与设计需求,最重要的是培养开放创新的思维与社会风气;小到每个人,大到整个社会环境,都应力除浮躁之心,关注设计之美,重视设计价值。设计师更应沉淀心灵,将前沿设计理念(如环境的可持续,深厚的文化内涵,消费者体验等)注入心中,用心去设计。这样,中国工业设计才能真正崛起,中国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成为胜者。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中国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