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接轨,中国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十年来,认证认可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认监委主任孙大伟接受了记者的访问,谈及了我国认证的发展。
建立国际化的认证认可体系
记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成立的认监委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孙大伟:最直接的目的,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解决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实施不同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问题,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认可体系,按照WTO规则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
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与国际并不完全接轨。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国内产品安全认证(“长城”认证标志)和进口产品安全许可(“CCIB”认证标志)这两套产品认证制度并存。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我国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按照WTO规则建立统一的认证认可体系。
2001年,国家组建了认监委,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随后,相继建立了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集中统一的认可制度、实验室资质认定制度,逐步形成了统一规范、开放透明的认证认可体系。
记者:认监委成立以后,我国认证认可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孙大伟:国家认监委全面履行了我国加入WTO有关承诺,建立了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体系。
在规则标准方面,遵循一致性原则,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认证认可标准法规体系。我国全部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21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并在认证认可活动全过程遵循国际通行准则,实现认证认可标准、规则与国际全面接轨。
在实施主体方面,遵循非歧视原则,适时开放认证检测服务市场,鼓励包括外资机构在内的社会各方公平参与认证认可活动。在实施程序方面,遵循透明度原则,做好认证认可的WTO通报、咨询和评议工作。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累计完成WTO通报43次,接受国外咨询、开展评议100多次,我国认证认可制度赢得了WTO成员各方的理解、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