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物流供应链管理日益复杂,单靠第三方物流来组织已经远远不能保持物流的高效运作,必须采用合作而不是直接控制的方法来获得更好的物流能力。
第三方物流能够为客户提供相对于第一、第二方物流企业更优的服务,却不能提供相对于行业或供应链的全局最优解决方案,因此第四方物流需要对现有资源和物流运作流程进行整合和再造,从而达到解决方案所预期的更优目标。
同时,与第三方物流相比,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对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要求更高,这些物流服务公司必须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保证产品更快、更好、更廉地送到需求者手中。
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之外的物流功能整合,是一个物流供应链的集成系统。一般情况下,第四方物流主要由政府搭建物流平台,目的是为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为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提供信息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依靠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而广泛的供应链方案。
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与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在第二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上,有专家披露,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达约125万亿元和2.7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增长21%和16.7%。
然而,中国国内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010年,中国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7.8%,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国内领先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提供能力、服务创新能力、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很大差距。这实际上对发展我国第三、第四物流提出了新要求。
在2010年和2011年举行的两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上,与会代表都提出要推动中国与东盟物流的标准化、现代化和便利化,采取多种合作方式推动中国-东盟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设立中国-东盟物流合作基金,包括政府投资、国际金融组织和优惠贷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等。这些也体现了中国-东盟发展第三、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发展中国-东盟第三、第四方物流涉及行业多,范围广阔。对于中国与东盟物流来说,由于诸多存在问题的影响,使得物流作为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经贸发展的功能未能完全发挥。因此,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第三、第四方物流,推进中国-东盟物流一体化进程,更需要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一系列物流基础性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