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广州点心讲究手工,心思细腻。就连名字也叫人唇齿噙香。酒楼之间争奇斗艳,美点周周不同。日上三竿,人们拎着鸟笼施施然地踱上茶居,叫上一盅两件,细细品尝。那段悠然慢品的时光,在这急匆匆的当下,叫人无限怀念。不过,在今天的广州走街串巷,做正宗传统点心的店也是有的。
广东传统点心
上世纪40年代点心重现
“白天鹅宾馆”竭力还原上世纪40年代茶楼几近失传的传统点心。
月夜逢燕侣、脱衣换锦袍、赤绳欣系足、彩凤隐龙怀……听得这些点心名字,便觉旧时代悠闲意韵扑面而来,简直是一整套恋爱过程的浓缩版。全手工之余,连食材都跟足当时所用。譬如凤眼果和夜香花,不过这可难为了一众采购,得东奔西跑各处寻觅这极具时令性的食材。最难得的是,这些点心的做法亦按照当时的传统。像“波渣香麻条”,波渣是旧时一种点心做法的名称,以莲蓉做馅,外层沾满芝麻皮花生碎,油炸而成。还有那一道“赤绳欣系足”,是用蛋皮把鸭掌、芦笋、淮山、鲍片给裹起来,如同红线一样,暗喻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看似简单,工序却是精细乃至繁琐,人手先把新鲜鸭掌拆骨,清炖出鸭汁来,再用这鸭汁去蒸鸭掌、淮山、芦笋鸡蛋卷。那一口鸭汁,说“鲜得直掉眉毛”这绝不是夸张。
限量供应的传统点心
珠江新城友谊商店上面的“陶源酒家”,是低调商务客喜欢的餐厅,包房私密性好,大厅安静,主色调内敛。因来这里的30多岁的商务客,爱的多数是自己从小吃惯的传统味儿,故这里的师傅也就投其所好,把昔日的鲍汁荷叶饭、传统叉烧包、怀旧白糖糕等一一搬上菜单。不过有部分传统点心的手工实在繁复,因此店家限量供应,譬如“荷叶饭”每日就只出10份。
此处叉烧包做得尤其出挑儿,是传统的高身雀笼大肚收笃的梅花瓣叉烧包。所谓的传统包型,指的是叉烧包身形就像传统的高身雀笼,底部肥白圆大,顶端自然裂开三瓣如梅花,但又以不露出内里馅料为上。这就要求师傅在做包子时,发酵要适度,揉时用力要均匀,否则便会令到包子皮“起眼”(也就是俗称的有气孔),吃起来也会粘牙。
叉烧包所用的叉烧,和我们平时当菜吃的叉烧是不一样的,由于叉烧包的馅料里面会加入浓香芡汁,使用的叉烧必须是更为干身的梅头叉烧,这样吃起来才不会有湿漉漉的腻口感觉。最后在蒸的时候,只能一笼一笼地分蒸,不能图省事像生肉包那么一蒸就是三五笼,因为叉烧包的皮不是光皮,最易吸收倒汗水!
半夜仍可吃到的老点心
建设六马路新开的“上楼茶点”,从早上八点开到凌晨一点。就算在半夜,也可以吃到美味温热的点心。这家店以传统点心为主,豉汁排骨、果仁马拉糕、酱汁蒸凤爪、传统萝卜糕等,连啫啫煲仔牛腩粉都有!品种虽不算多,只50款上下,但全部点心都是自家制,油是金龙鱼,米浆自家磨,从包馅到做皮都是师傅们包办。从下单到上点心,即点即蒸,大约10到15分钟左右。做法传统,食材讲究,连上菜的顺序也有讲究。先咸后甜,汤点打头阵,蒸点在中间,最后才是煎点,滋味慢慢转浓。平心而论,在一众怀旧点心里面,蒸点和汤点要更为出彩,尤其是那一颗“网油牛肉烧卖”,要知道牛肉本是瘦物,裹了一层猪网油后,油香四溢,再加上厨师用的是牛冧肉(牛后腿肉),混入了老陈皮、柠檬叶、马蹄、芫荽,一口下去,香滑柔嫩。
此处传统牛腩啫肠粉和马拉糕做得尤其好。啫啫煲仔牛腩粉,有昔日街头大排档风味,米味十足。用新兴贡米生磨粉浆蒸叠而成,内中加入少许生粉,高温细白棉布拉出,软滑中微带韧性。加上用冰糖、南乳、磨豉酱等铲香的煲仔酱,啫到热辣辣上桌,一揭盖滋滋声响,香气扑鼻。蜜色马拉糕松软清甜,柔和恰到好处。由啤酒、鸡蛋、面粉和酵母混合好后发酵一晚的传统老面种做出,再用这老面种来揉面做出,才会有气孔均匀的绵密口感。那身哑铜色肌肤可不关吉士粉或者是黄糖的事,而是来自碱水,碱水上妆蒸足45分钟,才会有这阳光剧晒后的肤色,少一分钟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