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无“微”不至年代的“微”力营销

2011-11-25 10:25来源:中新网字号:小

    科技发展为新媒体、新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和空间,我们进入了一个无“微”不至的年代。微博中国的扩张令全世界媒体震惊,4.5亿的中国网民,在数量上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微电影、微小说、微公益、微信、微博等,多种微传播方式已成为新时尚,若将营销植入微传播,必将发出巨大“微”力。

微传播

    告别了媒介即信息的大众传播时代,微传播时代信息即媒介,内容为王,信息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介质。 隐性广告、植入广告、跨界广告、广告运动、整合广告……在微传播时代,广告终于开始向它的本质——商业电影靠近。

    对传播行业而言,想要紧跟流行的脚步已经越来越难。每一次刷新都有可能涌现新的热点,随时都可能爆发新的流行。与此同时热度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流行退却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如何想让信息在用户关注度的中心停留更长时间,如何尽量避免重要信息被不断涌现的杂音稀释,仍是一个未解的课题。不过,只要反应迅速,就可以合理利用新的热点和流行,让自己保持鲜活灵动。

微电影

    有情节、制作更精良的微电影是这种广告模式的2.0升级版。微电影一般投放于网络,是一种“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1-7天或数周)制作和“微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规模的视频短片。中国手机用户达到6.5亿,其中有四成用户使用手机上网,选择用手机“看视频/电视”的手机上网用户比重达到17.4%,且年增长率超过200%。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视频播放媒体将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形成强烈冲击,并侵蚀大量的广告客户。

    针对微电影的特点,今后的营销行动将集中在3C上,即CELEBRITY明星,CONTENT内容,COMMUNITY社群。而微电影是能够最快地把这3C融合在一起,广告植入较为灵活,最后形成有效市场影响力的新营销方式,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更适合品牌传播。

    从个体DV短片的自娱自乐到如今雨后春笋般冒现,微电影的走高与资本力量和明星的介入有着显然的关系。进入国内公众视野的第一部“微电影”是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90秒的“微时间”讲述了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突袭,几经周折最后达成目标的故事;紧随其后,2011年远赴美国极具传奇色彩的66号公路取景的微电影《66号公路》火爆上映,主角换成了气质女星莫文蔚。

    微电影的井喷还表现在各种展播接连举行,“红色中国--全国首届3D微电影展播活动”日前在京启动。中国3D影像技术沙龙组织中外3D专业团队,用超前的3D技术,多层次、全方位地表现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表现红色老区的发展与创新。参加红色中国--全国首届3D微电影展播活动的3D微电影,将在各大3D电视卖场、3D院线和3D电视频道展播。所以当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来的时候,就狡黠地扬起了微电影的旗帜。如同当时的“一分钟创意大赛”一样,人们都非常期待120秒中那“致命的一击”。

微公益

    尽管微电影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噱头,但联想微公益大赛给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点。除了更多参赛团队的公益表现之外,由联想支持的堪称国内首部公益微电影《爱的联想》也使微公益大赛的意义得到放大和突出。

    随着中国企业的公益意识不断加强与深化,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印度洋海啸、512汶川大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之后,许多企业希望通过赞助公益事业,在国民心目中树立起“认真、积极、负责”的“企业公民”形象,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微时代已经到来,每个微小的举动都可以帮助善意的传播,即便是轻点一下鼠标,转发每一个公益帖。微博让普通百姓“低门槛”地进入到“公益”行业,只需记录所见所闻,甚至只是一个转载,都可以让“善意”无限地扩大,不同形式的微力量,把聚集众人“微”小力量,构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和情绪导向,进而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