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艺术·文化 > 正文

非官方图像史 凯尔珀的地板刻画

2011-11-17 11:53来源:艺术世界字号:小

   

    托马斯·凯尔珀,《控制—反控制》,油毡地板刻画,原东德安全局大厦,柏林,2009。此图为大厦外墙悬挂的地板刻画横幅局部。

    人们恐怕很难用传统版画的概念来界定托马斯·凯尔珀(Thoams Kilpper)的艺术。在人类的艺术史上,有人破天荒地在公共建筑地板上毫不掩饰地刻画,它成就了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的特定地点的创作,也将版画的概念与体量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凯尔珀第一次践行“地板刻画”是在十多年前。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对材质的阻性充满兴趣,他总觉得“弃笔从刀”能加强作品中的自然属性。于是当在南伦敦获得一次创作的机会时,他便毫不犹豫地使用切割机和其他工具在建筑的木质地板上进行刻画。

    地板不仅成为了艺术家的工作场所,也成为了他的创作母体——版。凯尔珀双膝跪地,挥动着手中的工业工具,他把整层楼的地板都当作了一块体量巨大的原版,足足 400 平方米。地板被切割开来并染以墨色作为转印的媒介,从地板上转印而来的图像被当作巨型横幅,挂在建筑外墙上,几乎爬满了整栋建筑表面,艺术家创造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版画。与此同时,一张张小幅单张版画如晾衣般悬挂于建筑内部空间,又构成了一件细节丰富、蔚为壮观的装置艺术。艺术家将这一作品命名为《拳击场》(The Ring),其灵感来源于此地的沧桑历史:18 世纪,这里曾建有一座教堂,20世纪早期,教堂被一座家喻户晓的拳击场馆取代,艺术家将历史片段的闪回刻入画面中,也刻出那份物是人非。

    以艺术介入历史与公共领域是凯尔珀的策略与手段,他将自己的作品视为能激起公众对话的视觉装置或是表演,而南伦敦的这个艺术项目只是他的起点。艺术家的最终目的是将政治与社会中隐含已久的意义大白天下,他致力于创造一部图像的历史,这部历史远比官方叙述复杂得多。

    在托马斯· 凯尔珀创作于 2009 年的作品《控制—反控制》(State of Control-Out of Control )中,艺术家将他的切割机伸向原东德安全局大厦(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 Stasi)——那些可怕的东德秘密警察正是从这幢庞然的建筑中获得最高指令的。和《拳击场》一样,此次主题也是基于与建筑本身相关的故事,凯尔珀选择了被东德叙述者蓄意构建或强化的历史来进行再创造。不论是建筑内部的地板,还是建筑外部的横幅都分明诉说历史的错综纠葛与脆弱易逝,那些审查、镇压、抵抗的历史图像宛如万花筒一般,而凯尔珀的个人经历也纠缠其中。艺术家试图借此开拓政治对话的界限,在他的图式中不仅囊括了此前始终被边缘化的地方性声音,同时也将这些故事和全球反抗史交织在一起。

    和此前作品不同,东德安全局大厦的地板并非木板,而是油毡。面对这一新材料所带来的挑战,凯尔珀显得很兴奋,他说:“‘雕刻’与‘刻划’完全不同。木板的黑白对比更强,也更易碎,而毛毡则更柔和、顺从,有利于创作灰调子和细节。”与油毡的交手,更激发了他探索材料的热情,他说:“过不了十年,我还会运用更新的材料——在 PVC 地板上进行刻画。”

    尽管在版画界扬名立万,凯尔珀却宁可称自己是艺术家,而非版画家。在他看来,他的作品外延比版画为更宽泛。他将自己的艺术视为雕塑、装置、版画的综合体——一种能在建筑表皮上纹身,将建筑和地板变为印章的艺术。

    凯尔珀创作“地版刻画” 的建筑,往往已被废弃多时,终将面临拆毁的结局。而那些深深浅浅的刻痕,却见证着渐渐被遗忘的城市历史,将其中的隐瞒与压抑唤醒,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托马斯·凯尔珀,《控制—反控制》,油毡地板刻画,原东德安全局大厦,柏林,2009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